曾有一部美國電影叫做《聞香識女人》,雙目失明的阿爾帕西諾能靠對方的香水味道辨別其身高、頭發乃至眼睛的顏色。
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部電影,一個浪漫的故事而已,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就在我們身邊,有一群普通人,他們用鼻子為我們的生活環境打分。與阿爾帕西諾優雅的特長不同,他們的工作是“聞臭”——你沒看錯,就是這倆字。
他們的工作是緝拿城市中的“惡臭分子”,用鼻子為氣味“定罪”。
他們的鼻子是一道標準
半年前,誰也不知“嗅辨師”為何物
與“嗅辨師”蔣智偉的初見,是在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實驗室內。
記者眼前的他,昨晚剛剛完成一次空氣樣本的檢測,眼神略顯疲憊。身兼嗅辨師與判定師的蔣智偉,因為這次下沙區塊的專項檢查,已經一個星期沒回家了。
見記者盯著看,蔣智偉摸著自己的鼻子,不好意思地笑起來:“我的鼻子不挺拔,也不秀氣。要說神奇,是因為我們的鼻子是一道標準。”
嗅辨員其實“管”得挺寬:各工廠企業、市政設施等都是嗅辨師鑒定工作的范疇,另外,公廁、河道、垃圾堆放地等場所也是最容易產生“臭”味的區域,一旦接到群眾的投訴,嗅辨師就會開始工作,檢測臭味濃度是否超標。可以這樣說,哪里有強烈異味,哪里就有嗅辨師。
“我們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完成惡臭的監測和分析,并賦予法律效力,能作為對企業處罰的依據。一旦確定臭味超標,環境監管部門會據此責令有關單位對臭源進行治理。”
正是因為嗅辨師的判別結果關系到某些企業或工程的環境達標,因此這個職業沒有向大眾公開招聘,也是為了保證結果能盡量客觀公正。現在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共有30余名嗅辨師,基本上都是環保局內部的職工。
“現在許多城市工業區與住宅區混雜,污染源距離生活區并不遠,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老百姓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周邊環境也都非常在意,所以我們就出現了。”蔣智偉的話說得很實在。
有一件事讓他覺得很自豪:他是第一批上崗的8名嗅辨師之一。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在2008年開始“惡臭”分析項目的相關研究,2010年8月取得計量認證資質(意味著向社會公眾出具的監測數據具有法律效力),這才開始執法檢查并走入公眾視線。
楚留香干不了“嗅辨師”
在這個特殊職業里,80后唱主角
聊過了職責,這場關于“嗅辨師”的對話漸漸入題,是以一個接一個的“不能”作為開場白的。
蔣智偉告訴記者,要干這份工作,首先就得從自律做起。“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不能涂化妝品、不能有鼻炎、不能吃蔥姜蒜,甚至不能穿剛剛涂完鞋油的皮鞋。”因為根據規定,在需要監測的前一天以及監測過程中,嗅辨員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帶有香味的物品,飲食也需要注意,忌吃辛辣、油炸食品。
小蔣得出一個半開玩笑的結論:愛打扮的美女和古龍筆下的楚留香(有鼻炎)是當不了“嗅辨師”的。
記者笑問,如果你是個火鍋控怎么辦?小蔣說:“那就等到45歲以后再開禁吧。”
原來“嗅辨師”并不是一個終身職業,要經常聞各種各樣的惡臭,對“嗅辨師”的身體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畢竟臭味里面大都含有不好的成分。”小蔣還記得,剛開始做惡臭鑒定時,聞到了某汽車工藝中“最原始”的臭味,“那味道真的很厲害,就算我們聞過很多臭味,但仍然惡心壞了,頭昏了好一會兒。”
因此基本到了45歲這道坎,嗅辨員就會“退役”,說這是一個“年輕人的職業”毫不為過,而現在杭州的“嗅辨師”大都和蔣智偉一樣,都是80后。
蔣智偉告訴了記者一個秘密:到現在為止,女友仍不知道他是一名嗅辨師。“每次接到任務,我都只告訴她要加班。怕她知道后,擔心我的身體。”
每次嗅辨都須“六人行”
入行標準很簡單,只要你的鼻子夠平民
要擁有怎樣的鼻子才能做一個“嗅辨師”,答案很簡單,只要你的鼻子夠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