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氫能應有的多樣性也在迅速發展,尤其是基于固定式燃料電池技術的家用熱電聯供系統、燃料電池充電器和備用電源、便攜式的燃料電池發電機等。具體如日本JX公司的家用微型發電供暖一體設備、中國上海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風冷燃料電池組件、韓國Sejong工業公司的便攜式燃料電池發電機等等。喜歡喝咖啡的德國人甚至推出的一個基于燃料電池的移動式咖啡機。可以不夸張地說,氫能和燃料電池的應用可能性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燃料電池汽車將加速氫能應用
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氫能應用產品上市,與之相關的配套設施也將不斷得到完善,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將加速這一進程。對于德國而言,放棄核電的決定更是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特別是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增加了動力。有報道稱NIP項目連同工業合作伙伴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的投資將達14億歐元。德國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組織總裁Klaus Bonhoff也表示,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正在蓄勢待發。這歸功于可再生能源以產生氫的形式來儲存能量的核心作用。
與此相應,德國奔馳公司則一直堅持氫燃料電池車才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并準備在2014年量產燃料電池車。2011年,該公司的三輛B級燃料電池車完成了環球之旅,驗證了燃料電池車的技術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降低燃料電池成本和通過量產降低整車成本方面該公司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似乎現在唯一欠缺的是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德國自2009年啟動“H2Mobility Initiative”計劃,將在2017年建成1000個加氫站,開始實現燃料電池動力汽車的大規模商業化。目前,德國已投資3.93億歐元融資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其中,55%的融資用于氫生產和運輸的基礎設施建設。
嚴格說來,目前氫能的應用,包括燃料電池的價格仍然較高,沒有政策的引導還不能完全走向市場。此外,該領域也還有一些具體技術問題尚待解決,包括氫在極端條件下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燃料電池長時間運行特性,氫的生產、罐裝技術,儲氫材料的開發,氫能技術進入實際應用前的驗證系統等。但欣慰的是,世界各國多年的研發投入正在逐漸顯現成效,相關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國家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應用的力度似乎遠遠超過原先的估計。
在應對氣候變化壓力日增、可再生能源不斷向前發展的今天,原以為要2050年以后才可能大規模應用的氫能正快步走向我們的生活。(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
上一頁 1 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