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展示了氫能、生物能、潮汐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各種新能源技術和產品,其中氫能的應用引人矚目。在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經濟轉換的大背景下,把氫氣、燃料電池和電池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并用這樣的技術研發生活中無數具體應用的產品,這就是2012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新能源展示中氫能的核心主題。毋庸置疑,氫能的應用正向我們的生活走來。而未來,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
為什么聚焦氫能
石化燃料資源不可再生,在可以預計的未來終將枯竭,因此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氫成為了人們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氫的發熱值是汽油發熱值的3倍,也是目前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核能除外)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氫取代化石燃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弱溫室效應。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氫燃料電池不僅不排放任何污染物,在使用過程中還具有高效率、低能耗和高性能的優點,可將50%以上的燃料能源直接轉化為電能。
從石化能源逐漸向可再生能源轉換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氫能無疑具備了作為一個合適的替代能源的條件,例如可大量生產并長期保存等等。氫能曾經被寄予厚望并受到熱捧,但卻因為大規模的應用遲遲沒有到來而又遭到質疑。而實際上世界各國關于氫能應用的研究從未止步,氫燃料電池價格居高不下的瓶頸正在得到解決,關于氫的制備和存儲等相關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之中。氫能的應用已經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氫能應用走向生活
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氫能展廳聚集了來自20多個國家的120多家參展商,展示內容包括氫產品、制氫設備和組件、氫燃料電池以及電池的各類應用、氫燃料測試系統及其運輸和存儲設施等,幾乎涵蓋了與氫能有關的各個領域。氫的安全存儲和運輸、氫燃料電池的技術進步以及價格的下降和市場應用的拓展成為參觀者關注的重點。
展會上,德國交通運輸部資助成立的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組織(NOW)組織展出了它們的成果。自2007年德國出臺“氫和燃料電池技術”(NIP)國家創新計劃,明確支持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以來,德國的氫能研究及其產業化過程都得到了加速。展會上看得到的例子包括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研發的燃料電池組件、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燃料電池飛機、德國卡爾斯魯爾技術研究院的燃料電池公交車等等。
旨在推進能在日常交通及運輸中所使用的氫和燃料電池技術的清潔能源伙伴關系(CEP)也在展會上推出的4款供試駕的氫燃料電池轎車,分別是通用/歐寶的HydroGen4、本田的FCX Clarity、豐田的FCHV-adv和大眾的Tiguan HyMotion。其中豐田的FCHV-adv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其續駛里程高達790公里。以“未來燃料”氫為目標而建立的清潔能源伙伴關系同樣得到了德國交通運輸部的資助,目前成員包括通用、福特、奔馳、寶馬、大眾、豐田、本田,以及殼牌和道達爾等16家汽車和能源公司。
上一頁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