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進水氨氮濃度為126mg/L,pH=7,缺氧段DO濃度控制在0.2mg/L,好氧段曝氣量保持恒定,各指標變化如圖2、圖3。
COD及NH3-N濃度隨著缺氧攪拌,好氧曝氣反應的進行,整體濃度不斷下降,其中,COD在第360min(圖2 A點)去除率為75%,但我們發現在NH3-N濃度在缺氧攪拌階段中出現反彈上升(圖2 C點),這可能是由于在缺氧反硝化過程中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通過反硝化細菌將一部分NO2- 和NO3- 還原為NO、N2O、N2等物質,即異化作用;而另一部分NO2- 和NO3- 則又被還原成NH3-N供新細胞合成之用,氮成為細胞質的成分,此過程可稱為同化反硝化。因此,圖中C點對應時間也可粗略作為缺氧段反應時間,好氧段反應至480min附近(圖2 B點),NH3-N去除率達95.65%。
由圖3知,缺氧段反應開始后,DO濃度迅速降至0.3mg/L,并始終維持在0.2 mg/L,240min后進入好氧曝氣段,反應開始15min后,DO迅速升高至2.7mg/L,這是由于缺氧期反應器內的DO很低,反應開始時供氧速率遠遠大于異養菌的耗氧速率(OUR)所致。在COD去除過程中,DO緩慢下降,當COD降至難降解部分時(圖2 A點:第360min左右),DO也降至1.8mg/L(圖3 A點),在隨后15min內DO有一個明顯、迅速地上升至2.8mg/L,這可能是因為COD降解至難降解部分時,異養菌無法再大量攝取有機物,造成供氧大大高于異養菌OUR,所以會出現DO都迅速上升的現象。爾后,反應器內硝化菌開始大量的進行新陳代謝,開始進行硝化反應,其硝化速率隨著氨氮的降解不斷減小,所以耗氧速率小于供氧速率,DO不斷上升直至硝化結束。在硝化反應大致結束時(圖2 B點:第480min左右),DO又出現一次較為明顯的上升(圖3 B點),此后DO緩慢上升基本變化不大。DO出現第二次跳躍是由于自養菌去除氨氮的過程已經基本結束,自養菌的OUR也接近零,曝氣量恒定的條件下,供氧速率遠遠大于耗氧,使DO又一次迅速大幅上升。隨著DO濃度的增加氧轉移速率及供氧速率也逐漸隨之減小,當自養菌、異養菌內源呼吸的OUR與供氧速率相等時,DO濃度就又表現出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