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市場大幅震蕩,日本地震及核輻射是重要原因。從宏觀因素看,地震波對我國經濟影響有正有負,主要是基于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匯率和國際資金流向的影響;其次,經研究表明,地震國的股市出現趨勢性下跌可能性較大,但是非地震國受影響不大;最后,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需求端,由于震區物流系統較大的破壞、人員的巨大傷亡和核電設施的不確定性對日本經濟有負面影響,這對我國貿易影響偏負面。
總體來看,日本地震及核輻射對滬深股市短期心理影響較大,中長期看對A股的趨勢影響不大。
從A股板塊影響來看,投資邏輯在于地震國的優勢產業的供給沖擊帶來成本的上升,使得替代行業受益。需要提醒的是,在產能過剩成為常態的今天,短期的產能緊張估計是暫時的,投資者在具體操作時,須密切跟蹤相關日本災后重建和經濟復蘇的綜合情況,關鍵在把握時間節奏,宜波段操作。
□晨報記者 曹西京
受日本核泄漏和我國核電政策調整的影響,新能源板塊昨日盤中走強。至收盤華儀電氣上漲9.33%,居漲幅之首,樂山電力上漲9.11%、精功科技漲7.59%、銀星能源上漲6.39%。齊魯證券認為,我國核電項目暫停,使得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傳統能源,以及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未來或將面臨更多的責任與機遇。
新能源受地震影響大
雖然要評估地震和海嘯以及核泄漏所造成的全部沖擊還為時過早,但多數證券研究機構認為,能源業受到的影響將尤其突出。在地震發生后,日本東北沿岸地區一些核反應堆關閉,加上我國調整核電規劃,東方證券保守假設,未來10年我國新建核電裝機計劃將有一半夭折,則3500萬千瓦核電對應每年2800億千瓦時電量的缺口將由煤電、水電和其他清潔能源填補;考慮到政府提出的“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則如果核電未來建設受抑,相應造成的電力缺口將更多由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補充,而非煤電。
核電停止審批,但用電量需求不會下降,對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整體來說可能因禍得福。水電等雖然有一定利好,但受限于資源瓶頸,利好程度不及光伏和風電。專家預計未來十年,風電和光伏將分別增加1100萬-5500萬千瓦和550萬-2750萬千瓦的市場空間。相對而言,風電行業盡管面臨長期利好,但受國內裝機增速放緩影響,2010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增速出現下滑,目前全球和國內風電設備廠商均處于整合狀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核泄漏事件的反映程度。3月11日日本地震以來,A股風電板塊上漲明顯,龍頭品種金風科技和湘電股份分別上漲12.15%和9.55%。
光伏產業更被看好
在可供選擇的非化石能源中,光伏發電對核電具有較高的替代性。光伏具有安全性好、儲量豐富、發電質量穩定、對環境友好的特點,唯一劣勢是短期成本過高,而這可以通過政府投入來彌補。因此,光伏可能進一步得到各國政府重視,迎來發展良機。德國很早就放棄了發展核電,而大力發展風電和光伏,近幾年德國一直是光伏的主力市場,其他大國如果效仿,將迎來光伏產業的下一個春天。
此外,近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政策,根據規劃,到2015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規能源替代能力3000萬噸標準煤。若光伏建筑占可再生能源建筑10%,光伏建筑的裝機容量為10G,超出市場預期。光伏行業部分上市公司如精功科技、佛塑股份、中環股份等2010年業績出色,近期受追捧,分析師建議投資者關注海通集團、天龍光電、東方日升、九洲電氣、國電南自以及科陸電子等。
智能電網建設將加速
此次日本地震,一方面由于集中式的大電站受到毀滅性打擊,導致大面積未受災地區電力中斷;另一方面,日本電力緊張,但東西部地區一個是50Hz,一個是60Hz,竟然未實現統一和互聯,這也導致了在極端情況下各地區不能互相支持。我國電網的發展可能從此次地震中吸取教訓,一方面可靠性更高的分布式能源會受到更多重視,另一方面智能電網會加速建設,以加強全國電網的互相支持。
由于我國能源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地區,而能源消耗區主要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此次日本核泄漏事件導致核電暫停審批,就必須通過加強電網建設特別是特高壓的建設,以保證大風電、大水電、大規模光伏電站實現并網,并一定程度上促進智能電網及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對相關的電力設備公司形成利好。投資者不妨關注特高壓建設相關公司如中國西電、許繼電氣、榮信股份、平高電氣、特變電工、天威保變等。
電子元器件:關注訂單轉移
□晨報記者 苗夏麗
日本地震和核泄漏,除本國汽車行業遭重創外,電子元器件作為日本的重要產業,部分工廠的停產以及受電力供應不足影響,有機構普遍認為將對全球的電子產品產業鏈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我國的電子元器件上市公司而言,結構性的機會可能會出現,尤其需要關注的是訂單轉移過程中市場份額的變化。
細分行業龍頭有機會 資料顯示,日本是全球電子行業的生產重鎮之一,從最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半導體硅晶圓制造、內存、芯片制造、IC封測到模擬IC、光學組件等,具有完整的產業鏈。日本半導體產值在全球市占率高達21.3%,以硅晶圓生產為計算基礎,日本制造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占全球供應量的10%,NAND型閃存(NANDflash)占全球銷售額的35%。
從各機構的觀點來看,日本地震在其電子行業造成的影響,將為中國電子多個子行業帶來一定的機會。如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產品,多集中在日本廠商手中,地震后,日本部分企業可能將MLCC產品訂單轉移到中國,上市公司中風華高科可能是最大的收益者,公司是全球八大片式元器件制造商之一,去年上半年MLCC產品實現收入2.94億元,占比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