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圖
中新網11月28日電據香港《明報》報道,造價達2.4億的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預計于明年年中落成啟用,項目由建造業議會與發展局合作發展。大樓以生物柴油及光伏板等再生能源就地發電,扣除大樓所需電量后,平均每小時可有80兆瓦電力回饋公共電網,真正做到零碳排放。
由建造業議會斥資2.4億建筑的“零碳建筑”位于九龍灣常悅道,占地147,000平方呎,連地庫共有3層。建造業議會主席李承仕表示,整體綠化帶占地超過六成,而其碳排放比一般建筑少接近四成。他期望“零碳建筑”落成后,透過最新環保建筑技術及設備的展示,讓本地及海外的業界人士交流經驗,并教育及啟發公眾改變日常習慣,實踐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模式。
“零碳建筑”即是以按年計算,該樓宇在一年間所產生的再生或潔凈能源能抵消它于同一期間由公共電網供應的耗能量。而這座“零碳建筑”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把剩余的能源回饋公共電網。
建造業議會零碳建筑專責小組主席余惠偉表示,這座“零碳建筑”七成電由生物柴油產生,其余三成電由太陽能提供,以每年運作計算,平均每小時可回饋電網80兆瓦,估計于未來50年共可減低排放溫室氣體達8250噸。
除了使用再生能源,“零碳建筑”亦率先使用“三聯系統”的冷氣系統、風力大但低速的風扇,以達環保之效。大樓亦透過透明的光伏板,在室內日間自然采光,收能源效益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