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影音室的主要需求是以影院為主,追求大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且沒有壓迫感的視距和逼真震撼的環繞聲效果,能給每一位觀眾帶來興奮和快感。另外,設計時要同時考慮兼容影院和播放音樂以及個人工作等三方面的需求。
視聽環境的基本情況
視聽室的平面圖
視聽環境尺寸(長×寬×高):8.47米×5.6米(高度并未提供)
視聽環境面積:約40平方米
視聽室周邊布局概括性描述:視聽室的位置位于1樓的地下室,設計時總共分成3部分。其中,包括了幕后音箱擺放區域、影遠觀眾區域以及個人工作區域。器材的數量很多,但整個房間看上去很整潔,很協調,一點兒也不亂。
器材使用列表
視聽室內部分器材
200英寸投影幕影院系統:
投影機:JVC DLA-HD11K投影機×2
投影幕:Screen Reseach ClearPix 2 Black + Backing Layer透聲投影幕
多聲道音箱系統:PMC MB1×4(L、R、SL、SR聲道)、PMC MB1(C聲道)、AURA Sound雙15英寸低音單元超低音音箱×2(LFE聲道)、Apogee超低音單元×5(配合PMC MB1使用)
功率放大器:Jeff Rowland Model 201×5(驅動L、C、R、SL、SR聲道)、Balance Audio Technology VK200×1(驅動LFE聲道)
多聲道處理器:Goldmund Mimesis24ME
訊號源:MITSUBISHI(三菱)BD-HD100藍光播放機(帶硬盤)、Sharp(夏普)DV-HRD20 DVD播放機(帶硬盤)、Hitachi(日立)DV-DH1000D DVD播放機(帶硬盤)、MITSUBISHI(三菱)VC-HD500 D-VHS錄影機、JVC HM-DH3000 D-VHS錄影機、MITSUBISHI(三菱)HV-V6000 S-VHS錄影機
其他附件:
視頻處理器:JVC DLA-HD11K投影機附帶處理器
低頻控制器:AAD Sub Master
系統控制器:Crestron(快思聰)定制版本器材
除了這套以200英寸投影幕為平臺打造的影院系統外,設計師還在房間內安裝了另外一套以100英寸投影幕為平臺來打造的影院系統、一套以等離子電視機為平臺的影院系統以及一套采用ITU-R標準構建的小型的桌面影院系統。另外,還包含了一套小型的Hi-Fi系統,能實現音樂和電影兩者兼得。
視聽室內的Hi-Fi音樂系統
聲學和光學處理設計
為求達到好的隔音效果,設計師委托了日本板硝子公司設計,隔音效果非常好,能在半夜1點鐘的時候大聲壓播放都保證不會影響到鄰居休息。而在其他聲學處理方面,視聽室的墻壁和天花板上都是采用吸音材料外加上編織布,并將其懸空安裝。
視聽室后方大型的書柜,里面擺滿雜物,同樣能對房間進行聲學處理
其中,墻壁表面涂上深藍色的硅藻土。而音箱旁邊這安裝了多塊大型的吸音體進行吸音。地板則鋪上軟木地板進行聲學處理。另外,在視聽室內所使用的投影幕也是專門為視聽室而設計的可升降式大型透聲投影幕,因此,除了布料之外,投影幕其他大部分部件都是由設計師自己重新設計過的。
系統配置與調試
視聽室后方以及設計師的工作區域
調音的關鍵點是設置音箱背后以及左右墻體上面的反射/擴散板。其中,前者是獨立的,后者是用螺絲固定在掛畫線上面的,是可活動式設計,當移動這些板的時候就比較自由地控制好反射聲。而在整體的構造上,裝修好后的實際房間面積比當初的計劃內要小一點,能與投影幕的視距能保持3.5米,而且因為房間短邊的關系,設計師對前置音箱和后置音箱進行了1米左右的距離修正。同時,后置音箱特別制訂了高度比前置音箱高約30cm的專用腳架進行放置。
整體風格與效果
視聽室正前方
雖然視聽室中所使用的器材相對多,而且系統的連接也非常復雜,但是不會讓人覺得有一點的凌亂。同時,完善的中央控制系統能對多套影院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在聲音方面,這個空間的聲學處理做得很好,每個聲音細節都很鮮明,真實性強。而且,200英寸的大型投影幕不論在視覺沖擊力、細節和層次感都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