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楊文禮 特約記者殷林峰)數百口開采10多年的老井不僅沒減產,而且延長了壽命;新開井有10多口的日產量超過了100萬立方米。10月29日,主管榆林氣田開發管理的長慶油田采氣二廠廠長李天才告訴記者:“科學技術把昔日不聽使喚的‘磨刀石’變成了‘掌中寶’。”
屬于上古生界地層的榆林氣田,儲層薄、滲透率低,氣藏“暗藏”大面積的阻流帶,屬于典型的低孔、低滲、低豐度“三低”氣藏,開采難度極大,以“磨刀石”著稱。特別是這里的氣井投產之時就是遞減之日的“腸梗阻”現象,成為開發初期難以攻克的“頑癥”,由于氣田開發的經濟效益很難掌控,這里也被不止一家的國際石油公司認為是一塊“雞肋”。
采氣二廠在思想上不斷解放,技術上不斷創新。面對南區早先開采的200多口老井生產中逐漸出現的“體力不足”現象,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的低產井管理經驗,結合榆林氣田上古生界天然氣的成藏機理及不均勻性,大膽提出分級分類精細管理方法。一井一法,一層一治,并確立“不累倒一口高產井,不放棄一口低產井,讓每一口井都百分之百發揮作用”的綜合治理目標,因井而宜,分類施治,不搞一刀切,有效激發了氣田生產的每一個細胞。不但老井的單井日產量大幅度提升,而且讓80%以上的老井壽命由原來的7年延長到10年,低產老氣井的開井時率也由2000年的42%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
巧治“腸梗阻”病癥,讓老井實現穩產的采氣二廠,在新井鉆井中積極尋求提高單井產量的“方子”。2005年開始,在氣田北部合作區塊,通過對所屬地層的系統分析對比,反復論證,借助與殼牌公司合作開發長北區塊的機會,在鉆井施工上,大膽借鑒合作方殼牌公司“海洋大位移鉆井經驗”,確定了叢式水平井組開發、稀井高產、分區開發的氣田開發總體方案,落實全新的鉆井施工設計理念。
盡管在第一口鉆井施工中,由于地層復雜,多處“暗藏玄機”以及國外技術一時的“水土不服”現象,走了一些彎路,但從根本上摸清了“三低”氣藏的真正“脾氣”,從而使昔日認為不可能征服的“磨刀石”,搖身一變成為“掌中寶”。
截至目前,合作區完成的21口雙分支水平井,平均日產氣達70萬立方米,單井最高日產達220萬立方米,其中初始日產過100萬立方米的就有15口。有關專家保守計算:一個叢式井雙分支水平井,控制的氣層儲量可以達到直井的5倍左右,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連續9年年均產量增速接近200%的采氣二廠,今年天然氣產量有望達到62億立方米,實現榆林氣田開發史上的又一個高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