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起,塔中至輪南的輸氣管道復線成功投產半個月以來,全線管道內天然氣建壓運行平穩,與輪南集氣總站2區系統壓力保持持平。這意味該管道進入正常輸送天然氣階段。
這是建設者們歷時5個多月時間,征戰“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與風沙、酷暑較量的結果。
塔輪復線管道建設中,塔里木油田統籌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各方利益,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福氣”在“死亡之海”醞釀升騰。
西氣再增新氣源
塔里木盆地是全國天然氣生產的重要基地、西氣東輸的主力氣源。其中,塔中地區目前的油氣田主要包括塔中I號氣田、塔中6號凝析氣田、塔中4號油田,而塔中I號氣田為主要新增探明區塊。
塔中I號氣田位于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是我國最大的奧陶系礁灘體凝析氣田,目前已探明油氣儲量1.38億噸;發現下奧陶統巖溶不整合大型富油氣區帶,探明儲量天然氣1417億立方米,石油4867萬噸,油氣當量1.6億噸。
之前塔中地區僅有一條輸氣管道。為促進塔里木盆地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補充西氣東輸的天然氣氣源以及周邊城市用氣氣源,塔里木油田從今年年初建設塔中至輪南的輸氣管道復線工程。
塔輪復線95%以上處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是補充我國能源動脈——西氣東輸氣源的重點工程。管道南起塔中Ⅰ號氣田,經過沙漠、胡楊林、塔里木河和農田,北至西氣東輸輪南站二期工程,全長273千米。
管道建成后,年輸氣量達百億立方米,可補充西氣東輸氣源,更多的優質天然氣將惠澤下游用戶。
環保理念貫始終
僅經過三個多月奮斗,塔輪復線就創造兩項環保紀錄:一是定向穿越長度1823米的中國最長內陸河——塔里木河,另一項是成功實施全長1832米無開挖穿越國內最大原始胡楊林。
兩項紀錄為今后國內天然氣管道長距離穿越河流和自然保護區等積累了寶貴經驗。
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塔里木河生態環境和古老珍稀的胡楊林,施工方采用了無開挖定向鉆水平穿越技術。這種技術既不改變河床地質結構,不破壞大堤及兩岸地形地貌,又能滿足管道施工要求,是目前國際通用的無污染環保型穿越方法。
塔輪復線工程的施工作業面旁邊一般是綠化帶和通信光纜。大型機械不僅施工時受到影響,而且加油也成問題。為避免送油車進場壓壞綠化帶和通信光纜,為機械送油只能人挑。一擔油重50公斤,幾個人輪流挑,每天要跑幾十個來回。
塔輪復線施工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生活垃圾、工程棄土、工程棄渣和施工廢料等,除了分類收集外,都運到垃圾場統一處理,最終確保了工程對環境的“零污染”。
質量安全兩手抓
因為牽住了質量和安全的關鍵點,截至目前,塔輪復線工程實現了“零傷害、零事故”。
塔輪復線施工中,塔里木河定向穿越是難度最大的一段,被稱為“卡脖子”工程。面對距離長、口徑大、地下沙泥層結構復雜等困難,技術人員多次改進泥漿配比和鉆進工藝,參建人員在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下日夜施工,高質量完成了管道穿越任務。
此次工程共有5個標段。其中,三標段用的是直徑813毫米管道,且管壁進行了加厚,焊接難度和工作量要比一般管道大,尤其是管道正下方要求焊接技術非常高,因此被稱之為“虎口拔牙”。
負責三標段的遼河油建項目部技術人員王皓說,最初,我們是按常規讓兩個人焊,但是合格率總是上不去。仔細分析了原因后,又專門增加一個人負責焊接管道正下方部分,最終使焊接合格率提高了3%。
近幾年,塔里木油田天然氣業務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并扮演中國天然氣“調峰庫”的角色。目前,隨著整個工程投產一次成功,塔里木油田提前展開了運行隊伍的培訓,反復研討系統調試、開井放噴等投產細節,確保“福氣”蔭澤神州,讓“死亡之海”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