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掀起天然氣工業新革命?
隨著8月1日《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天然氣計量方式將由體積計量變為能量計量,這意味著以往我們常用的“立方米”將變為“焦耳”或“千瓦小時”。
計量方式為什么要改變?小小的單位變化意味著什么?能量計量將為天然氣生產和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好處?這個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石油工業天然氣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天然氣分析測試室主任羅勤的權威解讀,有助于增加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變化:從體積計量到能量計量
記者:我國為什么進行天然氣計量方式的轉變?能量計量方式有哪些優點?
羅勤:一般來說,天然氣計量有體積計量和能量計量等方式。體積計量以“立方米”為單位,而能量計量以熱值為單位,即“焦耳”或“千瓦小時”。天然氣是一種多組分混合物氣體,除烷烴以外還含有部分二氧化碳和氮氣等不可燃物質,這些不可燃物質并不產生熱量。因此,天然氣的體積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作為燃料和能源的價值。相比體積計量,能量計量更能反映天然氣的內在物理性質。
我國的國家標準中規定天然氣發熱量指標為每立方米31.4兆焦,這是對天然氣熱值的最低要求。然而,不同來源的天然氣熱值也不盡相同,比如長慶油田和西南油氣田的天然氣熱值就存在一定差別,但是按照體積計量方式,每立方米的使用費用卻是一樣的。在貿易交接結算中,按體積計量的方式不符合按質論價、優質優價的商品交易原則,不利于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天然氣資源,對供需雙方都不合理。
天然氣能量測量新標準的實施只是一個開始,還需要制定更為詳細的政策,推動其實施。目前,計量方式的改變并未與價格掛鉤,也不會對天然氣用戶的經濟利益產生影響??梢钥隙ǖ氖牵词菇窈髧页雠_相關配套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一定會平穩過渡。
價值:深刻影響天然氣產業鏈
記者:能量計量將給整個天然氣工業鏈條帶來怎樣的改變?
羅勤:隨著我國天然氣工業的迅猛發展和進口量的大幅度增長,以能量計量代替體積計量成為必然趨勢。天然氣能量計量標準的全面實施,在規范銷售市場、促進國際貿易、合理利用資源和組織生產等方面都將發揮巨大作用。
實行能量計量便于用戶將天然氣與電、煤等能源進行直觀的比較,真正實現了按質論價、優質優價的公平交易方式。消費者可根據經濟、環境等條件擇優選取合適的能量。政府機構也可根據能源結構更加明確地引導能源消費,保證天然氣充分發揮作用,促進資源節約使用。
計量方式的變革,不僅對天然氣用戶產生影響,而且對整個天然氣產業鏈及天然氣國際貿易有著深遠意義。能量計量會對天然氣加工處理產生重大影響,極大地促進天然氣工業的發展。由于能量計量關注的是天然氣的有效組成,在天然氣輕烴回收時,可盡量保留可燃燒的烴類組分,降低低溫工藝的設備運行費用。此外,在天然氣脫硫的同時,可以把占據體積的二氧化碳一并脫除,不但可降低選擇性脫硫技術開發和設備投入費用,也可提高管輸能力,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中亞天然氣管道等一系列國際天然氣業務的開展,我國實行與國際接軌的天然氣能量計量方式勢在必行。對于天然氣國際貿易來說,能量計量展現了我國的實力,標志著我國天然氣能量計量有標準可依,也為我國天然氣計量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提供了技術支持,將大大促進國家之間天然氣生產合作和貿易往來。
技術:體現三大創新點
記者:作為新的技術標準,《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有哪些創新?
羅勤:在天然氣技術標準體系中,能量計量標準是核心。《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在技術上等同采用了ISO 15112:2007國際標準,有3個方面的創新。
一是規定了天然氣能量測量方法及所涉及的各項配套技術,如不確定度計算、溯源和質量管理等技術。二是把天然氣交接點劃分為6個界面,明確了天然氣從生產者到終端用戶之間可能出現的天然氣貿易交接界面,并介紹了不同界面天然氣能量測定的策略、方法和程序,適用于從民用氣到高壓氣體輸送的任何氣體計量站。三是采用ISO 15112:2007賦值技術,解決了沒有配置在線色譜儀站點天然氣組成和物性參數數據的獲取問題。
這個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也具備在國內實施和應用的前景,將為天然氣工業計量、分析技術和氣質管理帶來一場重大改變。
天然氣計量方式改變正當其時
“一流企業做標準”的說法近幾年來廣為流傳,它體現了技術標準的引領價值。同樣,在天然氣工業領域,先進的標準也能夠引領產業的大發展。于8月1日正式實施的《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正是如此。
大規模天然氣交接國際上通行的是以能量計量為主、體積計量為輔的方式,而我國則是以體積計量為主。國際上普遍采用能量計量為主的計量方式是因為這種計量方式更能反映天然氣作為能源和燃料的內在物理價值,更為科學合理。美國正是因實施天然氣能量計量的標準,使得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受益匪淺。而我國實施《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就是將天然氣計量的結算單位由體積單位轉換為能量單位,即實行天然氣能量計量,從而實現與國際接軌。
現階段我國實施《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標準可謂正當其時。2008年,我國天然氣年產量已達760億立方米,天然氣運輸管道總里程達到3萬千米,初步形成的天然氣管網每年輸氣能力達600億立方米。同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達到3%左右。我國正在迎接天然氣大發展的機遇期,而標準制定和實施方面的滯后,將不利于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能量計量這種科學合理的計量方式,無疑會對我國天然氣行業的大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能量計量有利于我國更好地使用和保護天然氣資源。今后,在我國開展天然氣能量計量將有標準可依,通過有效規范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方法,利用優質優價的市場杠桿,能促進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其他能源相比較也有了依據,便于用戶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能源利用方式。
其次,這項標準的實施為我國天然氣國際貿易創造了更為暢通的渠道。目前,西氣東輸二線正在加快建設,大連、深圳等在建和擬建的LNG項目也穩步推進,我國天然氣引進工作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貿易量極大增加。實施天然氣能量計量,保證計量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非常必要而及時,將更有利于推動我國的天然氣貿易,補充天然氣資源的需求缺口。(王晶 傅紅)
相關鏈接:
《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出臺過程
2003年我國啟動《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制定工作。按照全國天然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求,2003年8月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和大慶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標準技術工作組,專門負責天然氣能量計量相關標準的制訂修訂。
2003年以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以及燃氣系統和科研院校的20多個單位、20余名專家參加了這個標準的起草和審查工作。工作組圍繞《天然氣能量的測定》起草任務,經過國內外相關技術調研和標準跟蹤研究、標準制定等階段性工作,歷時6年完成了這個標準的制定;2008年7月完成了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報批程序。
2008年12月31日,GB/T 22723-2008《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正式頒布。2009年8月1日,正式實施。
《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家標準起草的執筆單位是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早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天然氣技術委員會ISO/TC193開始啟動ISO 15112《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國際標準起,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就一直跟蹤其進展,開展了與天然氣能量計量相關的各項配套技術和標準的研究。經過近十年的努力,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研究院已經形成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天然氣能量測定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