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普通市民組成的代表團考察了上海化學工業區。代表們先后考察了上海化工區展示廳、應急響應中心、化工區現場和上海賽科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控制室。上海化工區管委會有關部門責任人與代表們進行了座談。
達標廢水可作綠化噴灌用水
“精細化工不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反而有利于環境的改善。”座談會上,上海化工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包括上海賽科石油化工企業在內的化工項目對上海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上海化工區位于上海市南翼,金山、奉賢兩區的交界處,距金山城區約8公里,距奉賢城區約15公里,距上海市中區約50公里,是“十五”期間中國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之一,第一期項目總投資將達1500億元,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以石油和精細化工為主的專業開發區,同時也是上海六大產業基地的南塊中心。化工區建成后工業產值可達1000億元,被譽為“上海工業騰飛的新翅膀”,其目標是成為亞洲最大、最集中、水平最高的世界一流石化基地之一。
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上海城市規模的擴大,汽車尾氣、工業排出的廢氣等與日俱增。在不可能遏制經濟發展的同時,就必須改善經濟發展的質量。比如提高汽油質量,加強廢水的循環利用等。在上海化工區,利用原有的天然河道和規劃綠化帶,建設人工生態濕地廢水處理及再利用系統,使經過污水廠處理達標的廢水依次通過兼氧穩定、藻類沉降、自然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在濕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聯合作用下得到進一步凈化,并回用作為工業水源、景觀用水和綠化噴灌用水,以減少廢水排放、節約利用水資源。目前,上海化工區正按5000噸/日的水量進行濕地處理能力測試,數據顯示濕地設計功能正在逐步顯現。而四川石化項目則引入了壓力微控技術,其終端氧化塘里有相應儀器,在經氧化塘排入沱江之前,將要經過在線檢測。這些數據都是與地方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實時聯網的,將做到雙重監控。除此之外,包括廠區里的煙囪,其煙氣排放的相關指標都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實時聯網。
化工區空氣質量可在線監控
會后,代表郭明銅說,考察了上海化工區,對化工項目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上海化工區從源頭減少污染廢棄物的產生和排放,建立全覆蓋的環境監測系統,對化工區環境空氣質量實施24小時監控。這些措施得到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看不到濃煙,聞不到異味,綠樹成蔭。這僅僅是表面現象,當然還有很多實際內容。比如24小時在線監控,任何一個市民都可以登錄網站,監控上海化工區的一舉一動。與上海化工區相比,四川石化項目有一套保證生產安全的保障制度,建立由15個子預案組成的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體系。排放點都設有檢測儀表,24小時實時監測安全。前期380億元總投資中,11%都用于環保投資。從國內外大型石油煉化項目安全生產實踐來看,只要嚴格履行生產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和操作規程。強化日常安全管理,是完全能夠實現安全生產的。
代表余華歆也談了自己的感受。從國家戰略地位上講,化工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四川乃至西南經濟發展不可能一直靠外地“輸血”。西南地區以煉油乙烯為龍頭的石化工業一直是我國石化工業的唯一空白區域,四川石化能夠填補這個空白。該項目投產后有一定排放,但關鍵在于是否超過環境對污染的容量。“上海市在中國的地位毋庸置疑,仍在大力發展石化。這說明什么問題?說明我們離不開這個產業。看了上海,我感覺無論是政府和石化企業都注意到了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都是一樣的重要。”
成都商報記者 袁勇
(原標題:上海化工區 化工項目如何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