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省環保廳和省交通廳聯合給全省35家汽修企業發放了汽車空調制冷劑回收利用設備,要求在維修以氟利昂為制冷劑的舊車時,不允許隨意排放氟利昂,而要通過設備進行回收再利用。時隔半年多,這些設備使用情況如何?氟利昂回收現狀怎樣?記者走訪了太原市部分汽修廠及相關部門進行調查。
設備大都在“冬眠”回收狀況不樂觀
隨后通過電話采訪,記者了解到,太原其他四家汽修企業及呂梁、朔州、忻州等多家領到回收設備的汽修廠,設備大多在“冬眠”,回收情況也都不太樂觀。
車主和回收單位對接不協調
據省環保廳污控處副調研員賀紅介紹,過去,國內生產的汽車空調都以氟利昂為制冷劑。由于其對臭氧層造成了嚴重破壞,國家規定從2002年1月1日起,國內所有汽車生產企業都改用更加環保的四氟乙烷做空調制冷系統。
據省公安廳交管局統計,全省機動車保有量截至6月底達到326萬余輛,其中30%左右為2002年前出廠的,這意味著至少有97萬余輛的機動車仍在使用氟利昂。
“現在汽修廠那么多,用這種氟利昂的車主不見得就會來我們這里修。”鴻奮汽車維修有限公司表示。“一些車在送來維修之前,氟利昂就已經全部泄漏,這也是導致回收困難的一個原因。”對此,賀紅也表示,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比較差,再加上目前我省氟利昂回收體系還不太健全,才使得車主和回收單位出現了對接上的矛盾。
環保意識需增強
“現在這35家汽車維修企業,只是全省第一批具有技術條件回收利用的汽車維修企業,下一步,我們還將投入使用更多的汽車空調制冷劑回收設備。”賀紅告訴記者,對于目前存在的種種困境,環保部門也一直在想辦法,因為氟利昂不僅涉及到汽修行業,它的重點使用區域還是家用電器,而目前我省還沒有一家定點回收企業來專門處理空調、冰箱等電器中的氟利昂。要想提高氟利昂的回收率,還需進一步健全體系。
此外,百姓環保意識也需提高。記者在省城長風街、建設路的多家汽車維修店采訪時了解到,他們在維修空調的過程中,大都將氟利昂直接排放,然后再重新灌注,而相當數量的車主和維修人員,對于給環境造成的破壞以及經濟上的損失都滿不在乎。
本報記者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