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園區,世博公園和后灘公園稱得上兩座真正的“綠色公園”。這不僅因為原本冒著黑煙、機器轟鳴的鋼鐵廠,搖身一變為37公頃的綠地,而且在于公園與周邊環境相融合,運用了一系列先進的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在不使用化學制劑以及特殊設備加工過濾的情況下,每天流入公園的2400噸黃浦江水,可從劣五類“自然”凈化為可觸摸的三類水,公園水景、綠化灌溉及道路沖洗所需用水,不必再消耗寶貴的自來水。
![]() |
經過近7年的籌備,一個雄偉壯觀的世博園正在黃浦江兩岸崛起。與之同步,一大批為保障世博會成功、精彩舉辦的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在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引領下的諸多發明創造和創意理念,也在打造和展示一個富有內涵的科技世博,為世博會裝上功能強勁的“科技芯”……
以“中國模式”打造科技世博
縱觀世博會近160年的發展軌跡,每一屆成功的世博會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從最初各類商品的陳列,到代表各國科技發明成果、創新理念的展示,再到運用科技、文化與藝術手段關注和演繹人類生存發展的不同主題,世博會幾乎就是科技創新的代名詞。一方面,科技為世博會提供強大支撐,成為吸引參觀者的亮點和磁場;另一方面,世博會也是科技創新的展示臺、試驗場和孵化器。
2010年的世博會,在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能否依然為世界發展帶來一些驚喜和啟示?面對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個“城市”主題,東道主如何通過科技創新率先成功演繹?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及古代四大發明的誕生地,中國能否通過世博舞臺再鑄科技輝煌?
對此,上海世博會的回答是:以“中國模式”打造科技世博。
2005年2月,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國務院9個部門和單位,共同組建了“世博科技行動計劃領導小組”,開始實施“世博科技行動計劃”。科技世博“全國一盤棋”的思路,不僅為舉全國科技力量參與世博會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科技服務世博、世博引領科技指明了方向,吸引了全國數千名科技人員共同參與。
今年初,科技部部長萬鋼和上海市市長韓正共同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進一步加強了組織領導,有效組織和集成起全國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