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3日訊 (記者 李晶)今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三部門召開"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第二次部門聯合信息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評司司長祝興祥在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位于環境保護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有三個要求,自然保護區,風景區等環境敏感區的項目要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現象,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拉動投資能名義恢復生產。
祝興祥指出,為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環保部印發了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方面對符合環保要求,審計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等符合環保要求,有利于擴大內需的項目,特別是國家重點項目,要開辟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綠色通道,加快審批。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兩高一資"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同環評審批推動"兩高一資"行業污染減排和結構優化調整,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充分發揮環評作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節期的作用。
祝興祥表示,嚴控環評審批對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環境保護部已經成立了由周生賢部長任組長,吳曉青副部長任副組長的部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制訂了方案,召開了專項會議,對專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各地環保部門也在積極的配合開展工作。在專項治理中,環保部門將嚴查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環境保護問題,特別是環評違紀違法的行為,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
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措施,一是在嚴格遵守環評審批過程中,要堅持"四個不批三個嚴格"的要求,對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排放達標的項目一律不批;對環境質量不能滿足功能要求,污染物總量指標的一律不批;對位于環境保護區內的項目一律不批有三個要求:自然保護區,風景區等環境敏感區的項目要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現象,杜絕已被淘汰的項目,以技術改造,拉動投資能名義恢復生產。
祝興祥還指出,要嚴格按照總量控制要求,把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區域行業,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以新帶老,上大壓小等污染減排措施應得到落實。有色等污染嚴重的項目,每個月都有壓下來一部分這類的項目,進行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