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方案加大環境治理
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建設生態示范區,表現了萊西人對建設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的向往和執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萊西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掛帥、33個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模、建設生態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萊西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實施方案》、《萊西市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確定了適合萊西實際的水源保護、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農村城市化等13個重點建設領域,建立了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負責、責任單位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政府主導、市場推進的環保投入機制,舉全市之力建設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型濱河城市。
在4年的時間里,萊西市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和執法力度,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和“綠色工程”,提升了城市檔次和品位,促進了經濟與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為使大沽河免受污染的侵襲,萊西市委、市政府把保護大沽河水源地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首先是嚴格把關,從源頭上控制污染。萊西市委、市政府明確表示:凡是可能對大沽河造成污染的項目,即使經濟效益再好,也一律不批,絕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自從2001年以來,萊西市共拒批可能對大沽河水源地造成污染的項目20余個,截至目前,產芝水庫庫區內(大沽河上游飲用水源地)的30余個村莊沒有投資一個可能造成水污染的工業項目。萊西市投資3000多萬元人民幣,治理了大青山、芝河、管家河、大沽河、小沽河共14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新增水資源涵養區60萬畝,并引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有效地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其次是加大大沽河沿岸污染企業的關停和搬遷力度。近年來,萊西市共關停造紙、電鍍等污染企業9家,轉產、搬遷企業30余家。此外,萊西市還投巨資治理污染。累計投入3億多元,建設了日處理能力百噸以上的工業污水處理設施26套、日處理能力6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以及姜山污水處理廠、紡織工業園污水處理廠、電鍍工業園污水處理廠,改造、配套工業、生活污水管網40多公里,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60%。目前,大沽河萊西段水質已連續3年達到功能區標準。
投巨資美化青島后花園
青島素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馳名中外,作為青島的后花園,萊西更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不斷加大城市環境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并重的方針,加大舊城改造力度,萊西市累計投入6億元,對100多處200余萬平方米舊城區進行拆遷改造;投資9500萬元,建設占地3.71萬平方米的月湖廣場和13萬平方米的世紀廣場;投資1800萬元新建龍海公園、洙河公園及10余個社區廣場,豐富了市民的休閑、娛樂生活。加快城市道路建設,2001年以來,萊西市累計投資6500萬元對城區40余公里的交通干線和街道進行建設改造,全部實行硬化;投資1136萬元,完成了上海路、長春路、龍水路513基路燈安裝和威海路、煙臺路、青島路、月湖公園、月湖廣場、世紀廣場的路燈更新及主要建筑物的霓虹燈安裝。加強對生活垃圾和無害化處理,投資3600萬元建設了日處理垃圾200噸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設了總投資1500萬元的醫療廢物焚燒場,使青島市7區5市320余家醫院的醫療垃圾全部實現焚燒處置,日實際焚燒處置醫療垃圾8噸~10噸;規劃建設了青島市工業固廢處置中心,一般工業固廢填埋場和危險廢物處置庫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力發展集中供熱和集中供氣,依托市熱電集團和現代人集團投資7800萬元建設集中供熱工程,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87.14%;積極推行清潔燃料,依托化肥廠投資8000萬元建設了日產能力6萬立方米的城市煤制氣和管網配套工程,城區煤制氣用戶達1.5萬戶,全市氣化率達到98.9%;結合發展集中供熱,拆除改造集中供熱區域范圍內10噸/小時以下的燃煤鍋爐88臺,建設煙塵控制區46.1平方公里,噪聲達標區22.66平方公里,2005年,萊西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達到357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7.8%。[page]
推進清潔生產鼓勵綠色創建萊西市還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并開展環境優美小城鎮和綠色系列創建活動。目前,姜山和李權莊鎮已建成了國家環境優美鎮,南墅、店埠、河頭店鎮建成了省級環境優美鄉鎮;21個單位先后建成青島市級綠色單位;第二實驗小學、月湖小學分別獲得山東省綠色學校和全國第三批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
通過創模和生態示范區建設,萊西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環境更加宜人了,實現了“真山真水融入城,生態林地楔入城,沿河沿路綠繞城,公園廣場裝扮城”,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和良好的城市形象,已成為萊西最具特色的招商品牌,為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2005年,全市新批準利用外資項目205個,外商直接投資3.34億美元,2005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8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2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557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0.2%、5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