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29日上午,在和平區寶雞道一帶鬧市區逛街購物的市民中有些“內急”者,他們再到附近原來的一座普通公廁“方便”時,驚喜地發現此間的公廁已是一座新型的生物環保公廁。和平區最近構建的8座此類高檔且“全年候”的公廁陸續啟用。
去年深秋,河西區環衛部門斥巨資自上海引進一座生物環保公廁,并安裝于天塔湖廣場。由于上海與本市氣溫差距較大,制作廠家根據上海氣溫所制定的先進的糞便生物處理系統,在本市冬季不能正常使用,本報對此高級公廁“貓冬”的尷尬進行了連續報道,促使有關單位進行反思,并采取了相應的補救措施。
去年秋季,和平區在決定一舉構建8座高級公廁時,就借鑒了天塔湖廣場生物環保公廁的經驗教訓,不僅引進地改為北京和青島,而且瞄準本市極端最低氣溫,對關鍵部件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確保這種生物環保公廁從“降生”就克服了“先天”缺陷而不再“貓冬”,達到“全年候”正常使用。即使在近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時,其生物處理系統也能將糞便“拿捏”成粉末狀物體,并由抽取設備吸走,達到無臭味、無污染的環保要求。考慮到這8座高級公廁都坐落在電報大樓、民園體育場、抗震紀念碑等重點地段,不僅內部設有熱水器、音箱、殘疾人輪椅液壓升降臺、無障礙通道、特制坐便器等高檔設施,提升如廁方便性和舒適度,而且外形新穎、漂亮,堪稱街頭一景。據悉,本市其他市區也將仿照此舉,構建此類公廁,全面提升津門公廁水平。 姬培棟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