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巖 申照亮
本報訊 山東省日照市迅速發展的石材加工業近年來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崗位、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甚至還威脅到城區飲用水源的安全。2005年,日照市政府將其列入“為民辦實事”16項工程之一,使這一項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熱點問題得以解決。
針對部分加工業戶意識薄弱的情況,日照市環保局利用電視臺、環保網站等媒體,宣傳報道石材污染治理工作典型,并在環境日期間組織東港區、五蓮縣開展了“治理石材污染、保護綠色家園”集中宣傳活動,共設立宣傳臺6個,出動宣傳車10多臺。在全市形成整治石材污染,保護飲用水源的氛圍,提高了加工業戶主動治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同時,以循環經濟理念制定了污染治理“三步走”辦法。堅決堵住石材加工廢水排污口,實現石材加工廢水零排放和循環利用;實行市場化運作,招標成立清運公司,統一清運,定點存放產生的鋸泥等固體廢物,解決防流失、防滲漏、防揚散等“二次污染”問題,研究推廣利用鋸泥、鋸廢生產建筑材料,實現廢物的再利用;解決石材的亂堆、亂放問題,抓好交通要道沿線的綠化、美化,清理河底淤泥,恢復區域生態景觀。
在此基礎上,日照市政府發布通告,制定方案,成立石材加工業污染集中整治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召開現場會和調度會,成立專項執法監察辦公室,加強石材加工業的環境監察力度。對污染嚴重、沒有污染治理設施和治理價值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做到所有石材加工項目一律由市環保局審批。先后組織了30余次明察暗訪,依法下達監察建議書6份,東港區關停違法石材加工業戶26家,五蓮縣關停36家,處罰14家,嚴厲打擊了污染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為及時掌握水質變化狀況,在日照水庫上游匯水區域的洪河、陳疃河、南湖河布設6個監測點位,每半月監測一次各出境河流斷面的水質污染情況,為集中整治提供了科學依據。監測數據表明:東港區、五蓮縣境內各河流控制斷面水質均達標,污染指數明顯降低,特別是南湖鎮、街頭鎮王世疃等重點區域基本實現了河水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