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淄,遍及全區大大小小的化工企業在推動地方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成為全區乃至全市排污總量最大的行業之一。減少化工企業帶來的環境隱患迫在眉睫,一場轟轟烈烈的化工整治風暴已經在臨淄區刮起。
周所周知,臨淄區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截至2011年底,該區化工生產、儲存企業分別發展到520家和511家,銷售收入、利潤、利稅均占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60%以上。與此同時,由于歷史原因,臨淄的化工產業缺少前期規劃,小企業眾多,發展起點低,布局散亂,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非常突出。
五類企業成為淘汰的首選
在臨淄區金山鎮有這樣一家化工企業,在這次化工整治中不但沒有被淘汰,而因禍得福。作為這次整治“風暴”的標桿企業,淄博橡塑填料廠堅決響應區委、區政府的號召,成為臨淄區化工整治的縮影。“剛開始得知要拆除廠里的設備、淘汰現行生產項目時,心里也是很舍不得,這畢竟投資了1500萬的項目啊,但后來我還是想明白了,化工企業只有遵循環保“規則”才能有長遠的發展前景”。企業的負責人李文秋告訴記者。
在淄博橡塑填料廠拆除現場,工人們正在拆除落后設備。記者了解到,橡塑填料廠原本是一家以生產硝基苯為主的化工生產企業,由于工藝技術落后等各方面原因,存在較大污染隱患。當企業負責人收到關停通知書時,李文秋二話沒說,答應拆除。談到轉產后的企業發展,李文秋對于未來充滿信心,“拆除后,企業將投資5000萬元新上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塑料深加工項目,沒有任何污染,還能再吸收周邊剩余勞動力,到時候效益肯定不比原來差。”
在臨淄區高能耗高物耗、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以及產業政策明確要求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和產品的化工企業將從此銷聲匿跡。同時對化工生產儲存企業進行強力整治,按照“搬遷提升一批、關閉轉產一批、規范保留一批”的原則,進行全面清理整頓。截至目前,已投入治理資金1.9億元,改造提升企業257家,關停取締企業152家,拆除儲罐584個。
政府“報銷”清潔生產費用
這場從2012年至今的以扼制化工異味、保護水質安全為重點的環保風暴,印證了臨淄人環境整治的決心。臨淄區力爭到2014年,全區化工企業減少450家左右,所有保留企業全部達到清潔生產標準。
針對目前不少企業存在管理粗放、原材料浪費大、計量器材缺少等問題,臨淄區在全區化工生產企業強制推行清潔生產審核,減少企業物料損耗。首批已確定陽煤一化、鑫泰石化、清源集團等13家重點企業21個項目作為試點,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和驗收費用,全部由政府支付。
目前,已有6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方案制定。明年將選擇更多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力爭通過三年時間,全區化工生產企業全部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通不過審核驗收的,實行限期治理,治理后仍達不到要求的,堅決關閉,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清潔生產示范基地。
化工企業轉型
升級路在前方
所謂逆水行舟,智者勝。臨淄區擁有獨具發展優勢的化工行業,以綠色環保的理念向轉型升級要空間、要資源,一場浩浩蕩蕩的化工整治攻堅戰正在打響。
該區規定所有新上化工生產、儲存項目必須在齊魯化學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并且所有新上化工生產、儲存項目必須經專家論證,同時要符合相關產業政策,通過初審、預審后,再提交到臨淄區化工項目聯席審批領導小組進行集中會審。
臨淄區為鼓勵化工企業關閉轉產為非化工項目,設立5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在綜合整治過程中實施關停拆除的企業進行獎勵扶持。在淘汰土小企業、落后產能的同時,抓好投資規模大、輻射面廣、拉動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該區齊翔騰達系列項目、藍帆集團20萬噸EDC裂解、30萬噸環保助劑等總投資200億元的14個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碳一化工、塑料和機械加工五大產業鏈條。
臨淄人在這場化工行業的整治“風暴”中,果敢地作出了自己的抉擇——環保先行,產業轉型升級,同樣他們也正朝著這個目標奮力前行。
(記者 董娜 通訊員 王文忠 編輯鄒長永)
(原標題:臨淄掀起化工整治“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