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7月11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史莎)南海網記者日前從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獲悉,我省昌江黎族縣近日積極準備申請創建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
作為海南唯一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核電基地,地處海南島西北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同時也是海南最大的鐵礦石和水泥生產基地,全縣現已探明24種礦產資源,已開發礦種有鐵礦、鈷銅礦、金礦等9種。 近幾年來,為解決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的突出問題,昌江縣委、縣政府通過提高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合理布局,有效整合,使全縣土地得到合理充分利用,礦山企業逐步走上了資源規模化開采、集約化利用和鏈條化發展的良性軌道。
合理出讓土地 提高用地項目投資強度
昌江縣域總面積1596平方公里,縣城市區東南兩面環山,土地資源有限。面對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帶來的用地供需矛盾,該縣以科學規劃為先行,強力推行節約集約型用地模式,避免了因城鎮建設走外延無序擴張和用地粗放。
按照“保護與開發并重,開源與節流并舉”的原則,昌江縣將節約土地資源放在土地管理的首位。2007、2008、2009三年間,昌江縣共辦理供地審批122宗,總面積364.3公頃,收繳土地出讓金共計7528.5萬元。其中2008年辦理的海南鋼鐵公司和縣糧食局等單位因改制補辦出讓土地60宗,面積97.2公頃,征收土地出讓金4185.4萬元,做到了企業增資不增地,并提高了用地項目投資強度,防止低效利用土地。
此外,近三年全縣共有4宗(11.4公頃)工業用地成功掛牌出讓,征收土地出讓金1386.7萬元,嚴格執行了國家公布的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4個項目引進的投資則調動了企業節約集約用地的積極性。
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 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近年來,昌江縣扎實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格執行耕地保護政策,狠抓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作。2007、2008、2009年度全縣耕地保有量分別為55.7萬畝、56萬畝和56.7萬畝。其中,2009年度實施十月田鎮耕地開墾目項目等土地開發項目及十月田鎮(萬善田洋)土地整理等項目,實現了年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并略有增加,從而節約集約用地。
另一方面,全縣加強清理存量,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力度。摸清并準確掌握了閑置用地的數量、結構、分布和利用情況,并及時將處置意見上報縣政府和省廳。同時繼續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對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和破壞耕地、違法占地等行為,嚴格依法進行查處。
節約集約礦產資源 最大化經濟效益
在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大背景下,既要做到充分利用資源,又要保護好環境,對此,昌江縣委、縣政府要求要嚴格以規劃布局把好“源頭關”, 以集約節約把好“開發關”。這幾年,昌江縣政府除了編制了縣級礦產資源規劃,嚴格按有關規劃及采礦權設置方案促進資源整合外,還積極鼓勵企業做到“三個最好”——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經濟效益最好,礦山恢復治理的環境效益最好,礦山用地綜合利用的社會效益最好。
尤其鼓勵和扶持企業自主“一條龍”式開發。即“采選加工一體化生產”,這種開發模式有效控制和減少了單純性原礦石開采可能帶來的采富棄貧現象,促進企業自覺提高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率。
以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經營的石碌鐵礦被譽為“亞洲第一富鐵礦”。按照昌江縣集約節約開發中“企業生產一條龍”的要求,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完善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采礦、選礦、尾礦回收、鈷銅冶煉、設備維修、金屬加工、基本建設等綜合生產能力,產品銷往武鋼、寶鋼、首鋼、南鋼和韶鋼等國內多家鋼鐵企業。
近幾年,礦山企業還加大了接替資源勘查力度,新增鐵資源儲量約7240萬噸。同時,開采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逐年得到提高,從2008年到2011年,鐵礦實際開采回采率均在97%以上,采礦貧化率接近3%,選礦回收率亦均超過60%。
此外,企業還通過利用新技術回收尾礦中的金屬,充分利用貧礦資源,對伴生銅、鈷礦資源進行綜合回收等方式使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2010年1~6月,據中國冶金行業對83家重點企業經濟效益統計,海南礦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排名第一,其中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貢獻率排名第一。
推廣能源節約項目 創新技術變廢為寶
作為昌江縣的另一大工業產業,水泥行業在當地同樣被列為節約集約生產的重點對象。縣里大力推廣能源節約項目,鼓勵水泥行業依靠技術進步,利用國內外最先進最成熟的水泥工藝技術,在能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上進行創新。
其中,縣域境內的海南華盛天涯水泥在國內率先實現了日產5000噸生產線全部使用無煙煤,水泥熟料熱耗已由傳統的6500千焦/千克降低到了3100千焦/千克,有效節能50%以上。為充分利用余熱(水泥生產過程仍然有大量的350°C以下的中低溫余熱),從2005年起,華盛天涯水泥主動承接了國家下達的高科技創新項目任務,在生產線上率先研發純低溫余熱發電。通過一年的努力,獲得了成功。他們把排放到空氣中的廢煙氣收回來,利用余熱發電裝機容量6.5兆瓦,每年因此可節電4800萬千瓦時以上,年節約標準煤3000噸。
華盛天涯水泥的余熱發電項目,也被國家批準為海南第一個CDM合作項目,該項目不僅每年可減少36348噸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還能節約2000多萬元的生產成本。同時在CDM交易中,華盛天涯水泥獲得了國外合作方瑞典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給予的每年300多萬元的補償資金。
余熱發電項目的成功,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填補了海南CDM項目的空白。目前,水泥余熱發電項目在昌江縣水泥生產行業得到了普遍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