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mewo0"></strike>
  • <ul id="mewo0"></ul>
  • 一起環保,要去環保-環保信息網(17環保網)
  • 當前位置:環保信息網 > 環保行業資訊 > 特別報道 > 環保局長的微博試驗場:挨罵背后的是非

    環保局長的微博試驗場:挨罵背后的是非

    來源: 北京青年報切記!信息來至互聯網,僅供參考2012-06-26 訪問:

      北京青年報  譚璐

      以環保局副局長身份實名認證開微博一年半發微博九百余條粉絲逾百萬因霧霾天氣成為挨罵靶心———

      一周前與“巴松狼王”杜少中面對面,是在金融街的北京環境交易所。6月初剛剛上任,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成為他的新“工作服”。

      他身量不高,精神矍鑠,毫無人過中年后常見的發福跡象,還真有點“狼”的風骨。這位1953年出生的老北京,語言風格和他的微博文風一樣,京腔京味,干脆直接,幽默,無畏,見性情,接地氣。

      他曾任職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8年,自詡“麥霸”,這段經歷練就的記憶力超強、說話滴水不漏的習慣依然存在,也能讓人清晰感覺到他給自己設定的某種隱形的言語邊界。

      名字

      #“杜少中”還是“巴松狼王”#名字改了兩次是因為一開始沒完全想清楚身份的界定,最起碼是沒認清有什么區別。

      2011年1月5日,杜少中以“巴松狼王”為名開通了個人微博,認證為“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其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北京市環保局新聞發言人。

      微博是在媒體的建議下開的。對于這一新媒介,他的認識是:這是未來誰都要利用的工具,早晚都得用;作為新聞發言人,運用微博是傳統發布渠道的繼續。“我這活兒也給不了別人,躲不過去那我就先試試唄。”

      “巴松狼王”這個名字,倒不是為開微博才起的。曾有環保、媒體的一些人士組團去慰問援藏的同志,一路上團員們相互間起了有藏地風味的綽號,杜少中的這個“巴松”是取自西藏美麗的湖泊巴松措,而狼亦是他后來越琢磨越喜歡的動物:聰明、執著、群體意識強,對環境的要求很高。

      他對這個名字非常喜愛,此后在網絡世界——各個網站的用戶注冊、MSN,他都以“巴松狼王”為名。

      到2011年5月17日,他把微博名字改成完全的實名,還發了一條“更名說明”:便于“名正言順說環保”。然而只過了一個月,他又把名字改回來了。“別說我折騰,我要回歸自然、恢復點兒野性,從今天起恢復原來的名字——巴松狼王。”個人簡介也一并改了,從“為了環境好一點兒,可以執著一點兒”變成“回歸自然、恢復野性,誰破壞環境就跟誰玩命”。

      他說,名字改了兩次是因為一開始沒完全想清楚身份的界定,最起碼是沒認清有什么區別。有人說應該改成杜少中,他覺得有道理,改了過來。改了之后才發現味道不對:沒有網絡特點了,公職身份的色彩太濃,于是又改回來。

      杜曾在微博上說,副局長只是“工作服”,脫了就不是了。而“巴松狼王”可以一直叫下去,這表明要把環保作為終生的事業。

      界限

      #不能把私事完全袒露#只說環保的主題及其感悟,其他的“非誠勿擾”;對距離工作范圍較遠的、沒時間研究的,能不涉及就不涉及。

      除了名字,對自己微博身份的界定,杜少中也是在實踐中慢慢悟到那條界限。從相對輕松的嘗試到多角度反復的體驗,他知道,在黃V認證的微博上,“巴松狼王”既不完全是在環保局上班的那個公務員,也不能把真實世界的自己百分百呈現在網上。

      今年3月17日,他的老母親突然去世,18日凌晨1點56分他發的微博是:“始于昨晚的大雪還在下著,它幫我記下了今生難忘的時刻。”他說,自己就不能像普通博主那樣,把個人感情淋漓盡致地在微博上表達,不能把私事完全袒露。“我就說到這兒為止,好多人不知道其中隱情,評論中說這個說那個,但是我就都不說話。”

      “幸福很簡單:今天休息,早上陪老師暴走一個半小時,午陪老媽老爸找了個小店‘搓’了一頓,下午在老陽下撂倒自己兩小時,起來后力貫全身,于是自斟自飲,裝模作樣看幾頁書,幸福感油然而生。”這條微博還配發了一張茶具和書的圖片,貌似把私人生活和盤托出。杜少中說,實際上是想表達情緒,公務員追求簡單生活時是什么心態。

      不過,寫的時候卻得字斟句酌、心思縝密。“‘陪老師’、‘陪老爸老媽’、‘小店’這些詞都為說清楚,就是不留別人啐你的縫隙,而專門照的這張照片選擇的角度也很注意,僅限于茶壺茶盤的周邊,不能給人任何別的遐想。可就這張圖,居然有人能看出茶盤旁邊這本書里的字。你說,很要命吧?”

      最終,杜少中把微博定位為“與社會及時溝通交流的工具和完整表達自己看法的自媒體”。他給自己的微博劃定了清楚的范圍:只說環保的主題及其感悟,其他的“非誠勿擾”;對距離工作范圍較遠的、沒時間研究的,能不涉及就不涉及。這樣既是為了織出的“圍脖”有特色,也是某種自知之明吧,在聯想、跳躍、借題發揮為特色的微博評論中,避免自己輕易陷入困境。

      功能

      #開拓新的工作渠道#普及環保知識,呼吁公眾參與,又恰是自己工作范圍內的事兒,微博等于給自己開拓了新的渠道。

      杜少中曾帶著兩個小黑瓶參加過多次新聞發布會、接受專訪,還上過環保培訓的講堂,甚至市政府的專題會,因為從2007年他開始分管機動車污染防治。為了直觀說明,他總帶著這兩個小瓶,是一輛6升國Ⅱ柴油車正常行駛或做臺架試驗一小時收集起來的顆粒物,主要是炭黑,還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在微博上,他再次展示這倆小黑瓶,并注明是用手機拍的,背景就是自己辦公桌上的計算機。網友評論說:觸目驚心,這么直觀的教育比大篇文字來得震撼。

      一年中,他就“廢舊電池不必集中回收”、動員公眾參與“少開一天車”、空氣污染個案、秸稈焚燒等多個問題和他的微博粉絲進行互動。上班路上偶然發現的污染問題,他也會用氣憤的語氣在微博上曝光,隨后會去落實解決。

      從線上交流挪到線下解決的情況也不少,“狼王”戲稱之為“見網友”。去年5月,他在外地出差時看到有網友在他的微博上投訴7090小區飽受臭味侵擾的問題,回京后,他在晚上突襲式微服私訪,到現場才找來環保工作人員實地調查,徹查確認污染來源。

      此后他又兩次去該小區,會同通州環保局、市政市容委水務局、污染源的數家企業代表,和居民代表一起討論,研究解決的方案,成為媒體的一時美談。然而今天再提這件事,他說:“其實到現在,我比較糾結的是它的環境質量還是不理想。這過程說明,微博是反映問題的渠道,但最起碼不是解決問題的主渠道。”

      心態

      #有膽量開微博就要能挨罵#如果你或你所在的部門做錯了,罵你是應該的。罵得不對,也算給你提個醒。

      以當下的網絡生態而言,網絡言語通常是更為生猛,大膽、尖銳,不加修飾,有時甚至是不講公平的謾罵。他說,有膽量開微博就要能承受挨罵,“如果你或你所在的部門做錯了,罵你是應該的。罵得不對,也算給你提個醒。”這句微博曾被很多媒體引用。

      “狼王”的應對之策是:需要自己出聲的話題,該拍磚的就拍磚,絕不客氣;來討論問題的,不怕麻煩多回合回復,直到把他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那種上來就是一堆臟話的,置之不理。或者有人牢騷滿腹老說上沒完,他便說一句:“老弟你上弦了?歇會兒行不?”

      這樣非直接回應的大白話還真的能讓對方接受,多半就此住聲了。“開微博不能為裝裝樣子,但是機構開微博就得有渠道解決問題,公務員開微博就得跟你的身份相一致,按你能做得到的范圍說事,別往大了攬。現在粉絲多了,好多人給我提的問題都是遠超出我權限和能力的事兒,這樣的我不用回答,有時也開玩笑地回復:又把我當總理衙門了吧?”他說。

      原則

      #沒想好怎么說時就不能說#你提出問題,吸引眼球,最后你得收場,不能挑了事就完了。別人的微博可以,公務人員的微博不能以挑事為目的。


      “這個可以有”、“有木有”、“拍磚”、“腦殘”這些字眼都是他微博常用到的,“給力”、“圍觀”、“抓狂”等等表情圖標也時常點綴在他的博文里,加上他說話的風格頗有北京人直截了當干崩利落脆的那股勁兒,因此他的微博很有性情中人的感覺。

      然而若是就此以為他的微博和回復是興之所至,信馬由韁,那可是大誤會。否則,八年“麥霸”豈非白當了?“狼王”說,什么東西在微博上說,什么時間說,哪句話需要回復,怎么回復,不回復的怎么處理,他都要想好才做。“我一天就一兩條微博,有時有想寫的內容,就翻來覆去想,可是沒想好詞就不能寫,突然誰給提供一個機會,可以借題發揮,就說了。”

      “我現在發了——”說著,他點開自己的主頁,“到今天發了925條微博,這在大多數博主中都算是少的,還別說我這種粉絲過百萬的。但是我的回復多,都跟在評論下面,這樣微博一條是一條,有獨立觀點,評論則一堆是一堆,別人看起來你這微博像是一個刊物。現在@我的5萬4,我給別人的評論3623條。還和1200人有私信的關系。”

      “沒想好怎么說時就不能說。這個原則說得高尚點兒,叫有社會責任感;說得通俗點兒,叫要惹事兒也得會平事兒;用媒體專業性的話說,叫議程設置:你提出問題,吸引眼球,最后你得收場,不能挑了事就完了。別人的微博可以,公務人員的微博不能以挑事為目的。”

      壓力

      #五十多年沒挨過的罵都挨了#罵聲如麻,那我就當吃麻辣雞丁吧,把辣椒都刨開,找到雞丁吃。

      “巴松狼王”多次表示,開微博“鴨梨(壓力)山大”,這不是使用網絡語言跟網民套近乎,也非自謙之詞,而的確是他的真實感受。

      他見過的最大的一枚“鴨梨”,伴著去年10月末11月初的連續霧霾天氣降臨。專業術語PM2.5一夜之間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

      他說,那是他第二次承受大陣仗的壓力——上一次是北京奧運會之前。奧運年,他要應對中外媒體關于空氣質量的不停詰問,開了15次新聞發布會,接待1400人次記者采訪。“既慶幸又無助的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要說什么,也從來沒有人告訴不該說什么。”一切應答分寸,盡靠自己體悟把握。

      這一次,用他自己的話說,在11月初的那幾天,他把五十多年沒挨過的罵都給挨了。開始的連續霧霾天,他在和網友談霧,談污染,談兩者疊加后的情況這些專業問題的科普,到PM2.5成為熱詞的時候,他的實名認證微博無疑就成了網談的靶心。

      他在微博中寫過“有多少人喜歡聽實話?一覺醒來,突然感悟:實話是最終被人們普遍接受的話,而不是讓什么人都喜歡的話。”在剛出版的《微薄之力在微博》一書中,他把這句話補全了:“做新聞發言人最根本的技巧是熟悉你所從事的業務,知道你要說什么。我可以不說,也可以少說,但我從不瞎說。……領導喜歡聽不惹事的話,公眾喜歡聽邪乎的話,媒體喜歡聽有沖突的話。”

      在微博上,他也以做新聞發言人練就的功力做著他的“自媒體”:只說能說的,但不瞎說。“清楚我是什么角色,我能說什么話,能說到什么程度,什么是不該我說的。”他不厭其煩地一條條回復,做著環保專業知識的科普解讀。

      不過在當時群情激憤的網絡語態里,堅守如此的一小塊陣地,簡直“弱爆”了。那些天,每天只要一打開微博,粉絲數量都好幾千地往上漲。事后看,這場PM2.5大討論讓他的粉絲數從之前的8萬迅速翻了一番。

      但是,那是怎樣的粉絲增長?很多的評論,什么也不說,就是指名道姓加上純臟話,或者咒他“死于肺癌”這類毒舌言語。

      壓力最大時,他發的一條微博是,“……北京空氣達標天數1998年只有100天(27.4%),2010年是286天(78%)是事實。但過去一年增長5個百分點,現在一年只能增長一兩個百分點,一年還有20%的左右天數不達標。煤煙、尾氣、揚塵、工業減排的進程還在持續,可幾個霧和污染攪在一起的天,像是要過不去了,敢問路在何方?”當時得到的網友評論是“杜局HOLD不住了”。

      “路在何方”作何解?“我也不知道這事得讓我一人扛到什么時候,問我心里話,就是不知道得讓我扛到哪年。”

      怎么就扛上了?“還不就是因為有這么個微博。本來我一直就是媒體采訪我得接著,推不出去。而且我的態度是善待媒體,手機24小時開機,讓媒體隨時找得到我,而且有問必答。”

      想沒想過休眠,暫不看微博了?“為什么不看?我也沒做錯事,罵聲如麻,那我就當吃麻辣雞丁吧,把辣椒都刨開,找到雞丁吃。污言穢語可以不理,找到幾個真正討論問題的,我還得回。確實有人勸過我,這兩天甭說話了,我說不行。”稍停,狼王補了一句,“我這性格可能得改,不撞南墻不回頭。”還能改嗎,性格?

      追求

      #良性平衡有利于發展#幻想網絡上一水兒地說什么,一個不真實,再一個也不現實,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態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發展。

      其實,那些天網民劈頭蓋臉給他提出的問題,早已不是科普問題,對于一個個人微博而言,肯定是大大超載了。而他知道“干什么說什么”,只講科普問題。

      “關鍵問題是你怎么對待這件事,空氣質量是減排治理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這是我的基本態度。只有我說過北京的空氣質量從來沒達過標。他們問我:杜局您這話能說嗎?怎么不能說?我一直都說,PM10這一項一直都超標,所以我才不贊成盯著PM2.5的數據沒完,肯定也是不達標。不治理再怎么檢測也改變不了。我說這么雷人的話,怎么沒人跟著炒了?因為沒得炒,實話。”

      在2000年到環保局之前,杜少中在市政府信訪辦工作,加上新聞發言人的經歷,都讓他的承壓能力超強。“公眾參與是好事,就算罵我兩句。公眾參與你不能求全責備,順勢而為也不是什么壞事。公眾參與的特點不是按照你的時間表進行的。”

      所以,就在十幾天前PM2.5再度成為網議的熱詞時,他又發了一條微博:“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更應該關心大氣污染物消減,空氣質量一天天地好起來。但這‘嘴架’看來也是少不了的,樹欲靜而風不止……我也有毛病,本來似乎可以沒我事兒了,可又說話引火燒身,那就請大家拍磚吧。”

      但他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悄悄發生的變化。“去年11月,我發一條關于空氣質量的微博,可能罵你的是絕大多數,很多是只有臟話。我最近發的這條,還是我一向的觀點,有1千出頭的人轉發,將近500人評論,這500人中,一半左右是罵你的,余下的,一半是模棱兩可,一半是贊成。這個,一個是對空氣質量的理解越來越接近了,第二,對你的方式接受度越來越高,我覺得還是很令人鼓舞的。這個同樣的內容我將來還要發,過一個階段我就會再重發一次,研究大家的反應有什么樣的變化。”

      “網上網下我都不追求沒批評,追求的是生態平衡,幻想網絡上一水兒地說什么,一個不真實,再一個也不現實,而且也不一定好,生態平衡就好,良性平衡有利于發展。”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資訊 國內環保新聞
    分享到:

    上一篇:英國廣播公司:雞糞成中國清潔能源新成員
    上一篇:全省青少年環保社團體驗活動季啟動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国产va免费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99国产精品私拍pans大尺度|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国产∧v精品综合网| 高清在线国产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亚洲欧美日本精品|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麻豆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仓本| 精品久久8x国产免费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国产AV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