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楊玉娟通訊員陳曉佳)環保、古詩、微電影、行為藝術作為時下流行的元素,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5月6日,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文秘專業44名學生用他們的創意,將四者融入到“環保”活動中,引來不少人側目觀望。
當天,一群怪人出現在福師大共青團廣場。“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一名穿著蓑衣戴斗笠的人,在路旁邊垂釣邊悠閑地吟詩。另外,還有拿著紙劍亂舞的“劍客”,身穿盔甲的“武將”……
他們的著裝看起來十分獨特,但是細細一看,卻都是一些再常見不過的東西制作而成的。例如“垂釣者”身上的“蓑衣”的主材料是用過的毛筆練字紙,而頭頂的“斗笠”則是紙質的手提袋做成的。
現場同學們除了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外,還不時向路過的行人介紹這些手工藝品的制作流程。
這些手工藝品分別展現在5部微電影里,由同學們自導自演。微電影中通過各種不同的情節故事來展現同一個主題——環保。現場不少同學將電腦帶出來播放了微電影視頻,電影配樂更是吸引了更多的行人駐足觀看。目前這些微電影還被他們發到微博里,進行下一步宣傳。
該活動的負責人林歡解釋說,“此次活動分成5個小組,共準備了兩周的時間。所有的作品都由宿舍‘出產’的廢舊物品改造而成。”
至于為什么要倡導環保。林歡說:“現今環保主題尤為突出,大家對廢舊物品的二次利用和環保意識比較差。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90后不懂什么是環保。所以我們想通過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環保的理解——變廢為寶。”
如此“行為藝術”引來網上不少網友的熱議。“全新方式演繹變廢為寶,贊喔。”該活動同時也吸引了環保人士的關注,新浪認證的官方微博——林藝源生態環保新材料轉發并評論道:“‘綠色·文學’贊一個,很好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