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歐委會駐華大使訪粵,盛贊廣東引資能力
歐粵擬擴大能源環保合作
“廣東省吸引的歐盟成員國的投資,比歐盟新成員國吸引的還要多,這令我們相當驚訝”,歐盟歐委會駐華大使賽日·安博昨日首度單獨到訪廣州,并在小型的記者見面會上用“領先省份”和“最大的貿易省”評價廣東在中歐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安博還在當日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的會面中達成共識,認為歐盟和廣東在能源和環保領域最具擴大合作的潛力,尤其是在風能、核電、建筑節能和清潔煤炭方面。
千家歐盟企業已落戶廣東
安博認為,廣東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省份的吸引力驚人。他介紹說,根據歐盟的統計,目前歐盟重要的上市公司都已經在廣東投資,數量已經超過1000家,涉及能源、建筑、快速消費品、金融等各方面。
“廣東可以說是歐盟企業在華最好的投資選擇之一,渣打銀行最近獲準營業令我們很開心。除了大公司,中小型企業現在也越來越多地來到廣東。我們發現,廣東對歐盟企業的吸引力甚至比歐盟的新成員國還要強。”
對于歐粵雙方未來的合作空間,安博認為廣東大力發展環保和替代能源的計劃可以為歐盟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機,尤其是在風能、核電、建筑節能和清潔煤炭方面,歐盟擁有豐富的技術可以為廣東提供幫助。他同時透露,歐盟準備今年在華建立一家能源和環保技術中心,但未透露具體的選址。
“歐盟沒有貿易壁壘”
豐富的投資合作并沒有減輕雙邊的貿易摩擦。據了解,目前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2006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27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5%。但同時也是對中國發起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歐盟已對中國發起127起反傾銷調查,僅2006年一年對華反傾銷立案就達12起,同比增長50%。在去年歐盟發布的首份對華貿易政策文件中更直接指出,“中國是歐盟貿易政策唯一的、最大的挑戰”。
但安博表示,歐盟并未對中國設立貿易壁壘。“歐盟的市場始終是開放的。不可否認的是,歐盟市場的競爭相當激烈,法律法規也比較健全細致,中國有些企業表現出了不適應。但我們要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就不得不這么做,企業要想獲得市場,就要達到歐盟規定的條件。”
有專家表示,中歐不斷增長的貿易逆差是導致摩擦的主要原因。2006年中歐貿易逆差超過1300億歐元,并在以每年350億歐元的速度增長。而在20世紀90年代前,歐盟對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
對此,安博表示,“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再次說明歐盟市場的開放,中國企業可以在此得到豐厚的利益,中國市場應該更加開放”。安博認為,在食品、建筑、醫藥等多方面,歐盟企業受到了強大阻力,“我們甚至難以參與到奧運會建筑的合作項目中”。
本報記者董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