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在東莞體育中心的空氣監測站。記者石忠情 攝 資料圖片
市環保工作會議昨召開 提出正著手研究PM2.5污染特征及預防
今年上半年未按進度建設的環保基地,得趕緊提出申請,否則或受到區域限批、停止項目受理等“嚴懲”。昨日(4月11日),東莞市環保系統工作會議召開,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指出,今年環保工作很多,但一定要記得最重要的三項:服務好“三重”項目、完成總量減排目標和不出環境安全事故。
環保基地上半年不開工 或被“區域限批”
歷經7年的環保專業基地建設一拖再拖,至今依然有常平、大朗等基地未動工。昨天的會議,環保部門表示對今年上半年無法完成建設進度的環保基地,將采取“鐵手腕”政策。
市環保局副局長劉國軍說,“今年上半年,仍未按進度要求開展建設的基地,即使不提出申請,環保部門也將取消其建設資質,將有關排污指標收回或轉移至其他鎮街調換的專業基地,并將實行環保區域限批,停止受理除了市政建設和循環經濟之外的項目。”據悉,區域限批是環保部門能采取的最“嚴厲”的手段。“也就是說上半年如果不動工的話,環保局會主動出擊”。
此外,袁紹東還透露,市里可能會對搬入環保基地的,即“入園”企業,采取經濟手段給予鼓勵,不過這個想法目前還在調研中。
正在著手進行
PM2.5污染特征及預防工作研究
市環保局副局長賴以堅介紹說,對照新的標準,2011年東莞的空氣優良天數為269天,優良率在73.7%左右。“還有20%多是輕度污染以上,經過分析發現,主要污染物是臭氧、PM2.5和二氧化氮,其中PM2.5占的比重較大。”賴以堅介紹說,初步分析認為PM2.5的直接排放和二次轉換的主要污染源是機動車尾氣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
監測結果有了,下來該如何治理?對此,賴以堅就透露,目前市環保部門正在著手進行東莞空氣環境PM2.5污染特征及預防工作研究,目的在于摸清東莞PM2.5的污染特征,并找出排放PM2.5的重點行業、企業,提出建議供市政府參考。
此外,袁紹東透露,將新建東莞市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建成后它將是立足東莞、面向珠三角、國內一流的環境監測監控中心。目前該項目選址已確定在東江邊。
將建固體廢棄物產生數據庫
“目前全市的固體廢物都存在較多問題。”市環保局副局長莫練初稱,東莞將學習深圳經驗,加強信息化管理,建立固體廢物信息管理平臺,對固體廢物產生、處理全過程進行電子化管理。今年要完成212家危險廢物生產單位規范化管理,并探索建立危險廢物公平、公開交易的平臺,定期公開危險廢棄物分類、交易等信息。
而市環保局副局長張溥棟在談到垃圾處理問題時也特別提醒,目前東城牛山的垃圾填埋廠進度正常,應該可以如期于6月完成,但是大嶺山填埋廠的進度就稍微緩慢,希望其加快步伐。“這關系到同沙水庫的水質。”
石馬河流域養豬場“死灰復燃”
“省人大近期連續幾次暗訪,發現石馬河流域還有很多養殖業,特別是養豬場,有死灰復燃的跡象。”袁紹東要求,石馬河沿線各鎮今年6月要完成養殖場清理工作。“這個是死任務,完成不了,肯定要被通報。”
袁紹東要求,“各分局局長要跟鎮領導講一下,鎮主要領導態度怎么樣,就決定了這項工作開展情況。有些鎮態度堅決,不許養就是不許養;但有些鎮態度卻較為模糊,你退一步,人家就要進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