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宗海
分成7區治理水污染
2010年,陽宗海水質為Ⅳ類,主要超標項目有總磷和砷。根據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資料顯示,陽宗海水體砷污染由2008年10月的最高濃度值0.126毫克/升降至2011年6月的最低濃度值0.027毫克/升,水質由劣Ⅴ類上升為Ⅲ類。
陽宗海“十二五”期間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總計24個,總投資約11.40億元(不包括四退工程項目12.63億元)。防治“十二五”規劃總體目標為:進一步降低湖泊水體砷污染物濃度(爭取恢復并穩定到2007年以前0-0.006毫克/升)和陸域砷污染源的擴散影響,到2015年末,水質穩定在Ⅲ類,力爭達Ⅱ類,主要入湖河流穩定保持在Ⅲ類或以上。規劃指出,陽宗海水污染防治規劃區分7個控制區域。
●陽宗海水體區為重點保護區;
●陽宗海湖(河)濱區為一般污染控制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禁止新增其它建設項目,禁止發展生產,禁止人群長期定居;
●陽宗海北岸區為重點污染控制區,以加強工業污染監管及旅游污染控制;
●陽宗海東岸區為一般污染控制區,以加強旅游污染防治為主;
●陽宗海西岸區為一般污染控制區,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控制和工業污染監管,嚴控新的旅游開發及房地產開發帶來的污染;
●陽宗海南岸區為重點污染控制區,加強砷污染防治及工業污染監管,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控源治河及小流域清水產流機制修復;
●擺衣河引洪區為重點污染控制區,主要實施控源治河及小流域清水產流機制修復等措施,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撫仙湖
加強排污收費的征收
撫仙湖是我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整體水質雖然仍保持I類,但局部區域目前已處于臨近II類水質的邊緣,流域內各類污染源的治理迫在眉睫。
規劃提出,撫仙湖流域內所轄各級地方政府進一步強化環保收費管理,加強排污收費的征收以及污水收費價格改革力度,改革超標排污收費及收費使用辦法,懲戒超標排污。從超標排污收費轉向只要排污就收費,從濃度收費轉向總量收費,使所有污染者和環境資源使用者都支付相應的社會成本。比如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是由千家萬戶產生的,就應由城市居民而不是由政府來負擔治理費用,尤其是工礦企業排放的生產、生活廢水,要根據當地經濟狀況和污水處理成本等相關因素,合理地收取排污費用。
要將收費標準提高到不低于污染治理成本的水平,真正實現“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誰治理誰收費”的排污收費機制,改變政府對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過多地實行財政補貼、讓居民享受免費或低價格的公共服務的局面。但在提高收費標準的同時應考慮企業和居民的承受能力,宜采取分步調整到位的方式。
洱海
擬建科普教育中心
目前洱海在局部湖灣(尤其北部湖灣)、下風帶岸邊每年可見藻類水華發生,同時水質不同年份在Ⅱ類與Ⅲ類之間波動性變化,如2008年水質好轉為Ⅱ類,但2009和2010年又下降為Ⅲ類。
規劃對2015年末流域污染物產生量、排放量、入湖量進行了預測,并由此制定了中長期規劃目標。即到2030年,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質要達到Ⅲ類、洱海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質狀態。同時提出“十二五”期間,要確保全湖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力爭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并將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城村“兩污”控制、建設萬畝濕地等方面著力實現以上目標。報告中透露,擬建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的洱海科普中心,設有多功能展示廳和洱海生物標本展示廳,洱海治理保護成果匯總等內容將在中心有所展示。
星云湖
也要“河長制”監管
2000年前星云湖水質較好,處于Ⅲ類水質狀況,但2000年后迅速下降為Ⅳ、Ⅴ類, 2003年至今星云湖水質基本已處于V類與劣Ⅴ類。水質惡化的主要“推手”為農田徑流污染、畜禽糞便污染、農村生活污染、磷礦污染等。到2015年,星云湖水質改善目標為“最終達到V類”。規劃中指出,在星云湖治理過程中“群眾參與不夠”。對此“十二五”期間,星云湖將建設縣領導為“河長”、 鄉鎮負責人為“段長”的河道監管體制,另外入湖河道每2公里聘一名河道監管員,負責河道保護宣傳、垃圾清理等工作。
程海
螺旋藻養殖企業有“威脅”
程海又名黑伍海,位于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西南方向的程海鎮境內,目前Ⅳ類水質。值得注意的是,程海森林覆蓋率僅為38%左右,且森林質量差、植被物種較為單一,水源涵養能力很低。同時湖濱帶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目前修復工作尚未完成。
規劃中指出,現有各螺旋藻養殖企業廢水治理技術水平差距巨大、緊靠湖南岸,存在廢水污染程海的風險。另外程海地處斷裂帶,屬地震活躍區,一旦發生地震及次生災害,極有可能導致螺旋藻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程海,而程海為全封閉湖泊,一旦污染將難以恢復。
此外,位于玉溪境內的杞麓湖全湖水質污染嚴重,自1991年以后一直處于劣V類水平。杞麓湖所有入湖河流也均納入河(段)長責任制管理,層層建立目標責任制。而瀘沽湖目前水質雖受旅游影響,但仍為I類水,為幾大湖泊中水質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