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這個不久前還十分陌生的科學術語,已為中國百姓熟知。它不僅是空氣污染指數和環保監測“標準”,同樣也是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的參數。
美國對空氣中微顆粒的監測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直至1997年PM2.5才納入國家標準。美國當年提出這個標準,并非因為環境污染更加嚴重。隨著工業化的進步,美國社會對環保的重視以及環保整體水平提高是同步的。人們對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要求進一步提升,PM2.5取代了監測更大顆粒物的PM10。
目前,將PM2.5納入標準并進行強制性限制的國家主要是發達國家。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來說,這個標準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實現。
幾年前,中國人對環保的要求同今天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國人對空氣中的顆粒變得更加敏感,恰恰說明中國的環保在進步,中國人的環保要求在提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向更高標準邁進。國際社會注意到,中國前不久確立了新的國家扶貧標準。
中國的發展是一種跨越式的發展,不是簡單模仿發達國家走過的路徑。我們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近百年走過的路程。這是一個奇跡,這個奇跡中理應包括環保發展的“跨越式”。
中國的環保事業近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很多地區的環保都有了巨大的進步,這一點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公認。中國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不少問題,環保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從總體上看,人們對環保的要求更高了,二者之間的矛盾顯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跨越式”提升中國的環保水平就成了一個非?,F實的問題。
總體上看,我們還是國際標準的跟隨者,更多地是跟在別人后面被動提升標準。這種被動已經讓我們付出代價。不過,中國人既然有能力在制造業、高科技等諸多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成為一些新標準的創立者,我們同樣有能力在環保方面走到世界的前列。
中國發展的一個美好愿景是,我們不再沿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來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質量要求,而是讓更多的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