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6月10日消息(記者葛方度)記者近日從環保部獲悉,2002年至2010年,全國“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群眾投訴370萬件,辦結367萬件,“12369”成為各級環保部門形象窗口。
“12369”環保舉報熱線是環保部門直接面對人民群眾的“綠色通道”。近年來,全國各級環保部門積極推進,在強基建制、規范管理、提高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1年5月底,環境保護部“010-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受理群眾舉報3655件,辦結3544件。全國省級環保部門已有14個開通了“12369”環保舉報熱線;365個地市級環保部門、2218個區縣級環保部門也開通了熱線,開通率分別達91%和79%;1891個環保部門實現了24小時人工接聽。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02年到2010年,全國“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共接到群眾投訴387萬件,受理370萬件,辦結367萬件。從投訴內容來看,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噪聲污染是群眾投訴的熱點。在受理的舉報中,涉及水、大氣、噪聲污染的投訴舉報件分別占11.6%、41.5%和39.6%,涉及固廢、輻射以及其他環境問題的占7.3%。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為加強熱線管理,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北京市建立了“12369”信訪系統轉辦件對賬單制度;山西省制定實施了月考評分細則,不定期對各市人工值班情況進行抽查;重慶市增設“三方通話”功能,對不屬于環保部門管轄的投訴,實現了投訴人與有管轄權部門值班人員直接通話;江蘇省構建了污染事故綠色通道,一旦發生污染事故,所在地舉報中心可實現越級上報;北京、河北、黑龍江、遼寧、江蘇、浙江、山東、上海、安徽、福建等省(市)實行有獎舉報制度。一些地區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了環保系統內部和外部的聯動工作機制。河南、黑龍江、江西、廣西、廣東等地將熱線納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務熱線統一管理;武漢市制定實施了環境污染糾紛第三方社會調解機制,做到“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區、特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
這位負責人同時指出,部分地區“12369”環保舉報熱線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地區尚未開通“12369”環保舉報熱線,其中,河北、山西、遼寧、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西藏、陜西、甘肅、寧夏等17個省(自治區)的省級環保部門尚未開通“12369”環保舉報熱線;青海、貴州、廣西、廣東、江西、西藏六省(自治區)“12369”環保舉報熱線開通率不足50%。二是大多數省、市、縣三級“12369”環保舉報熱線系統還沒有聯網。三是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能適應當前工作需要。據統計,全國6000余名從事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人員中,約12%為兼職或輪崗人員,21%為臨時聘用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