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由哈爾濱醫藥集團公司制藥總廠超標排放污水和廢氣,導致哈爾濱市哈西地區被一種怪味籠罩,“夏天不敢開窗,出門要戴口罩”成為當地夏日里的特殊現象。
對于這一群眾反映強烈的現象,哈藥總廠稱,十多年間已投入4億元治污資金,環境保護始終在進行;當地環保部門稱,政府部門高度關注排污企業,監管從未停止。那么“藥廠怪味”究竟為何揮之難去呢?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藥廠怪味”擾民數十年
在距離哈藥總廠不到十公里的范圍內,有多所擁有上萬師生的大學,數萬名師生飽受著“藥廠怪味”的煎熬。記者調查了解到,哈西地區怪味并不是最近一段時間才有,至少困擾當地居民有二三十年之久,夏天感覺尤其嚴重,居民曾經多次向政府部門反映這一情況。遇到天氣不好時,這股怪味可以飄散到市區內更遠的地方。
數億元環保資金難除怪味
“藥廠怪味的確給周圍居民帶來一定影響。哈藥總廠屬于微生物發酵企業,這就決定了企業高耗能、高污染的性質,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和廢氣就是‘藥廠怪味’產生的主要原因。”哈藥總廠副廠長馬杰說。
據介紹,哈藥總廠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重點抗生素生產基地、國家大型一級制藥企業,現有員工近萬人。
哈藥總廠環境保護部部長韓洪彬說,上世紀90年代,工廠已經開始探索實施污染治理的途徑。 1999年以來,他們已累計投入4億余元用于治理污水和廢氣,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即便這樣,距離周邊百姓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哈爾濱市環保局監察支隊支隊長彭旭說,哈藥總廠的污染問題是個“老大難”。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對藥廠進行專項監測,結果表明臭氣濃度歷次監測均超標約20倍;污水排放則一直處于“低超標”狀態。他們在對藥廠施行征收“排污費”等處罰措施的同時,還積極督促藥廠針對主要味源先后投入3000余萬元,建設了多套氣味處理設施,污染已經較從前有所緩解,但確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廠怪味”。
根治“藥廠怪味”需下猛藥
藥廠在治理,政府在監管,為何一個怪味如此難消除?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原因是,藥廠產能在增加,但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卻沒能同步跟上;另一個原因是企業的污染成本較低,監管部門往往只是收取 “排污費”了事,并沒有讓企業從根本上重視環境保護。
據環保部門相關人員介紹,近年來,哈藥總廠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總體來說投入還不夠。產能在增加,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卻沒能同步跟上,在處理生產和環保的關系上,把環保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企業應該痛下決心,徹底地進行治理改造。
據了解,哈藥總廠年銷售收入近50億元,而環保部門除了每年嚴密監測其排污情況外,把征收500萬元至700萬元不等的“排污費”作為主要監管手段。而業內人士指出,幾百萬元的“排污費”,對于一個年銷售收入數十億元的大型企業來講,實在是“九牛一毛”。
那么,“藥廠怪味”究竟該如何根除呢?專家認為,首先,企業應該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增加環保投入。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污染企業的處罰監管力度,讓污染企業付出更大代價,才能督促其有效進行污染防治。
馬杰、彭旭等人表示,對于哈藥總廠這樣一個高污染企業,只有將重污染車間徹底搬離主城區才是根治之策。目前,哈爾濱市已確定在市郊建設哈藥總廠升級改造工程,采取新工藝建設生產車間,一期工程計劃于2013年建成,屆時困擾哈爾濱市民的藥廠氣味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