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黃標公交車,副市長一聲嘆息“希望媒體加強監督”
南方日報訊 (記者/歐雅琴)創模8年不尋常,5月23日,東莞終于成為珠三角最后一個創模成功的城市,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
雖然躋身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行列,但東莞的環境保護任務仍然很艱巨。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活動的主題是“森林:大自然為您效勞(Forests:Natureat Your Service)”,中國主題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在該活動前夕,東莞市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市長梁國英與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共同接受了媒體采訪,回答了一些熱點環境問題。
“黑尾巴”車難淘汰?
目前,東莞汽車數量在不斷增加,而機動車尾氣是氮氧化物排放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很重要的是黃標車的治理、淘汰問題。一輛高排放黃標車的排放量等于14輛達標車的排放,這個量非常大。東莞現有15萬輛黃標車。如果一輛黃標車等于10輛達標車的排放,就等于150萬輛了。
可見,黃標車的治理和淘汰任務很重。
但是,目前路面上公交車的“黑尾巴”依然屢禁不止,這里面有公交體制的原因,也有路面執法的因素。黃標公交車的存在,是實行機動車限行的主要障礙。
對此,副市長梁國英在發布會上,也只能一聲嘆息:“我跟你感同身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也希望媒體加強監督,該曝光的就曝光,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責任。”
但對公交車中黃標車的問題,梁國英說暫無有效辦法。
市環保局則表示,已經與交通局擬訂了方案上報市政府審批。對于具體內容,環保部門不便透露。
從今年9月開始,東莞還要擴大黃標車的限行范圍。
袁紹東說,這件事勢在必行。目前,環保部門已經在做方案,準備在一些限行路段設置探頭,對過往車輛全部拍照,將圖片資料傳送環保部門數據庫進行自動對比,篩選出沖禁區的黃標車和無標車后,將違規車輛圖片資料傳送交警部門,每次進行200元的處罰。
他說:“要讓黃標車逐步淘汰,騰出環境容量,增加新車。”
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大?
在大氣污染方面,揮發性有機物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袁紹東說,雖然這類污染源肉眼難見,感受不到危害,但環保部門也將加大監管力度,如家具、制鞋、化工、油漆等等行業,數量眾多。環保部門要求,這些行業在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生產過程,必須對氣體進行處理,“如將廠房全封閉,再處理工業氣體”。
袁紹東說,將采取第三方運營的方式,將這些氣體委托給有處理資質的第三方處理,環保部門直接監管第三方。
他說:“現在處理廢氣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活性炭吸附,但是活性炭吸附很快會飽和,飽和以后就要換。換了之后怎么辦?扔掉非常浪費。”
他透露,將建立一個廠專門處理揮發性有機物。活性炭吸附揮發性有機物后,把活性炭進行沖洗、還原,將有毒有害的廢棄物清理出來,活性炭可循環使用,從而形成一個產業鏈。“我們現在已經到了選址的階段,希望通過今年的籌備建設,明年可以建得起來”。
垃圾焚燒廠以環評結果為準
在固體廢物處理,其中垃圾焚燒廠的環評問題尤為矚目。袁紹東透露,目前麻涌、虎門、清溪三個鎮的垃圾焚燒廠正在做環評,麻涌正在公示。
他說:“我們會充分關注民意,但也要以環評為主,不能說有個別人反對,我們就不做這個事情。這個解決不了東莞的垃圾處理問題。”
袁紹東說,東莞的垃圾處理要以歐盟的標準來處理。對于市民來說,從直觀上感覺不到垃圾處理廠對他們的影響,比如聞不到氣味,見不到粉塵,這樣可以消除老百姓對垃圾焚燒廠的疑慮。當然,我們還有嚴格的監測標準。
它們為什么照樣經營?
多數餐具消毒企業未通過環保驗收
有媒體報道,東莞市統計在冊的餐具消毒企業約有70家,八成以上沒有通過環保驗收。在環保部門查處之后,不少這類企業照樣經營。
對這個問題,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說,按照環保部門的程序,通過驗收后就可以經營,但很多企業根本不理會這個程序。“我們已經制訂了一份方案,對全市的這些企業進行整治,沒有相關手續的一律停產”。
他說,環保部門沒有權力對企業強制執行,只能請法院執行,這可能需要大半年。
袁紹東說,工商、衛生等具有執法權限的部門也有監管責任,也應更多地參與到對這類企業的整治管理中來。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