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臺州市區主城區惡臭彌漫。
從4月8日下午3點開始,臺州首次對椒江外沙巖頭化工區啟動紅色預警。
這是臺州市對該園區廢氣整治專項制定的藍、橙、黃、紅四級預警方案中的最高等級。
臺州市環保局局長章維健介紹,臺州市環保局對28家化工企業實行限產、停產整頓措施。解除預警則要看天氣情況和整治的效果,預計在4月底結束。
這個季節 臭氣排不出去
“在房間里,都能聞到,門外氣味就更重。”
臺州市環保局表示,這兩天,接連有市民投訴。
經調查,企業是達標排放的,但空氣還是臭的。這主要是醫藥化工企業排放的廢氣、廢水,規模太大,超過了環境容量,空氣的稀釋和水的自凈都需要時間,這個季節霧大,像個蓋子一樣籠罩著,限制了空氣的擴散,排不出去,即便企業是達標排放,也會有惡臭。
在這種情況下,要徹底消除臭氣不現實,啟動應急預案,控制城區惡臭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讓企業少排放。如果現在不啟動紅色預警,很可能要臭得更厲害。
臺州市主城區醫化惡臭由來已久。環保部門每年都會下發文件,控制惡臭率,今年主城區監控點惡臭率控制在4%以內,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今年以來,主城區惡臭發生率達到12.5%。當地環保部門官員坦承,要完成這個目標并不容易,因為這兩年惡臭率又有所回升。
要讓魚兒重新出現在醫化園區出???/p>
外沙巖頭化工區企業間通過兼并重組、醫化企業從50多家下降到28家,但惡臭率為什么不降反升?
當地環保部門解釋,生產規模并沒有減小,加上多數企業“三廢”處理工藝使用的還是十幾年前的裝備,導致大量廢氣廢水無法達標排放。
這次被限產停產的,既有小企業,也有大企業。
比如,上市公司海正藥業外沙車間的柔紅發酵生產線6月30日前停止生產。新東港藥業201、301車間12月31日前完成設備整體搬遷淘汰;東風化工12月31日前按要求完成惡臭在線設備安裝……
一個飽受詬病的事實是,漁業部門早年在外沙巖頭醫化園區的出海口沒有監測到一條魚。這次整改,要求靠近醫化園區的河段要優于V類水平(V類相當于普通景觀用水)。
“只要有污染,再好的效益也要忍痛割愛。”臺州市委書記陳鐵雄曾多次強調,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必須痛下決心解決化工臭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