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28日訊(記者 王端鵬)
全市污染減排工作會議今天上午召開。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指出,實現“十二五”污染減排目標,是中央、省里提出的一項剛性指標,是非常嚴肅的政治任務,不能有絲毫放松和動搖,要把環境保護作為保障民生的重要前提條件,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國家確定“十二五”期間將主要水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主要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項污染物納入減排范圍,作為約束性指標逐級下達并考核;減排領域除“十一五”期間的工業和生活污染源外,增加農業(主要是畜禽養殖業)和機動車污染源。省政府初步確定的我市“十二五”減排目標為,COD、氨氮排放量分別削減11.93%、15.5%(其中工業及生活污染源排放的 COD、氨氮分別削減12.63%、15.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5%、16%。
張建國指出,做好污染減排工作要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服務科學發展統籌推進。要重點抓好結構減排。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一批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工程,通過發展節能型產業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源消耗;嚴控“兩高”項目,嚴格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對超期服役的火電機組、達不到規定規模的鋼鐵燒結機、煉油生產線等制訂嚴格淘汰計劃并組織加快實施,按照“以熱定電”的要求對確需保留的熱電聯產機組進行升級改造,對污染嚴重的分散式燃煤鍋爐以及小蒜片、小石灰、小鍛造和小碳素等各類土小企業實施徹底關停。要嚴控污染物增量。繼續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審核制度,對新上項目直接與減排指標、與淘汰落后產能掛鉤,鋼鐵、水泥、石化等重點行業不得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促使新建排污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新開發區域要做好熱源廠建設和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污水管網配套建設,確保同步建成、同步投運;嚴控煤炭消費,貫徹國家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政策,“十二五”期間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燃煤電站和企業自備電站,涉及煤炭消耗的其他新建項目必須把煤炭等量替代作為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
要深挖工程潛力。水污染物減排方面,按期完成我市列入省里規劃的所有新擴建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項目和城區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大氣污染物減排方面,重點抓好鋼鐵、熱電、水泥等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脫硫脫硝治理;積極推動人工濕地工程減排,做好濟西、章丘白云湖和天橋鵲山龍湖等重點濕地工程建設;對農業污染源,實施以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污染治理為主的農業污染減排工程;對機動車污染源,加快淘汰“黃標車”、推廣“國四”標準的燃油。要強化管理減排。編制好污染減排“十二五”規劃,重點加強環境監測和監察應急能力建設,狠抓重點單位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管理,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張建國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確保完成減排目標任務。要健全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把我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逐年分解、逐項分解,層層落實到各級、各部門、各企業和項目上,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實行污染減排問責制,對完成目標任務好、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為全市污染減排作出重大貢獻的要給予獎勵,對因工作不力沒按期完成的要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對出現影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事件要嚴肅處理。要加大各級財政投入,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堅持“誰投資、誰受益”,引導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形成政府引導、市場推進、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要廣泛開展全民環保行動以及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和環境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模式;大力宣傳污染減排工作先進事例,公開曝光工作開展不力的單位和破壞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為,為污染減排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會議通報表彰了全市“十一五”污染減排工作先進單位,市政府與部分單位簽訂了《2011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良,副市長鄒世平,市政府秘書長許強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