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一家法院14日裁定,美國雪佛龍公司賠付大約95億美元,清理和賠償這一能源巨頭對厄瓜多爾環境造成的破壞。如果雪佛龍“認賬”,這將是迄今為止結案金額最高的環境污染訴訟案。雪佛龍發言人肯特·羅伯遜說,原告提交的證據中包含大量“欺詐”成分。據新華社電
專家證據 污染誘發的癌癥致死1401人
厄瓜多爾蘇昆比奧斯省拉戈阿格里奧市法官尼古拉斯·桑布拉諾宣布裁決。
按裁決,雪佛龍公司須賠償86億美元,外加法律就發放賠償所規定的10%費用,合計95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用于清理遭污染土壤和水源;14億美元設立醫療系統;8億美元用于護理癌癥患者;其余部分用于恢復原生植物物種、建立供水系統和彌補當地文化所受破壞。
裁決要求雪佛龍在60天內設立第三方監管賬戶,存入資金,支付各項費用。
這起訴訟源于德士古石油公司1972年至1990年運營一個財團,在厄瓜多爾北部一小片熱帶原始雨林中開采原油。
一些國際環境保護組織指認德士古當年蓄意而為,把數以幾十億加侖計毒性物質含量極高的泥漿倒入當地溪流和河流,污染數以千計當地居民賴以飲用、盥洗和捕撈魚類的水源。
法庭指定的專家理查德·卡布雷拉率領一個14人團隊,確認44%接受檢測的水源樣本中石油類碳氫化合物含量超過國家安全標準,廢水井內泥漿含有鎘、鋇、鉛和其他重金屬,因而需要清理。
專家小組以多項研究為依據,認定遭污染區域癌癥發病率是厄瓜多爾平均值的將近兩倍,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依次是胃癌、子宮癌和白血病。
專家向法庭提交證據:污染誘發的癌癥業已合計致死1401人。
原告不滿 273億為何“縮”成95億
專家先前建議的賠償金額為273億美元。
原告首席律師巴勃羅·法哈多說,原告方對裁決雪佛龍支付的賠償金“不完全滿意”,正商議是否提起上訴。
不過,作為出生在當年遭污染地區的律師,法哈多強調,法庭裁定雪佛龍賠償是“我們邁出的一大步,朝著伸張司法正義的方向”。
這起訴訟2003年在厄瓜多爾開審,47名具名原告代表大約3萬名受害人。
法哈多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說:“我們相信,提交法庭的證據理應受到國際認可,原告將依法采取一切適用手段,施加壓力,讓我方主張最終得以實現。”
美國洛約拉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教授若爾讓·瓦伊羅一直追蹤研究這一案件,認為厄瓜多爾方面并沒有“漫天要價”。她14日告訴美聯社記者:“與所有人的預期相比,這(法庭裁決的賠償金)實在太低……顯示他們(厄瓜多爾人)通情達理。這是厄瓜多爾的解決方案。”
即便如此,如果雪佛龍“認賬”,這將是迄今為止結案金額最高的環境污染訴訟案。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后,未經訴訟,英國石油公司設立200億美元賠償基金,迄今賠付大約34億美元。
被告不服 雪佛龍指責證據有詐
雪佛龍發表聲明,認為法庭裁定“不合法,無法執行”。
對專家向法庭提供的諸多不利證據,雪佛龍無一“認賬”,部分拒絕接受,部分提出“異議”。
雪佛龍發言人肯特·羅伯遜說,這家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企業先前向多家美國聯邦法庭提交證據,指認建議雪佛龍賠付273億美元的專家所作評估報告實為原告律師及其顧問團隊代筆。
羅伯遜說,原告提交的證據中包含大量“欺詐”成分。“我們有意讓這些參與欺詐者為自己的不當行為受到法律追究。”
按美聯社說法,雪佛龍公司去年盈利191億美元。
預見難以在厄瓜多爾法庭贏得訴訟,雪佛龍把全部資產轉移出這一南美國家。
另外,雪佛龍辯解道,當年與德士古聯手開發的國營厄瓜多爾石油公司在美方企業退出后繼續污染環境。
雪佛龍表示,將提起上訴。
一些美國分析師推斷,雪佛龍不會輕易“付賬”。
一場歷時17年的訴訟“馬拉松”
[新聞背景]
針對同一污染事件的訴訟歷時17年,堪稱“馬拉松”。
1993年,原告向美國紐約一家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認德士古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污染水源土壤、危及原住居民生存健康。
被告建議由厄瓜多爾法院審理,紐約法院接受建議,未予受理。
雪佛龍堅稱,德士古1998年與厄瓜多爾方面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4000萬美元,用于清理污染,從此免除所有索賠責任。
原告方面認為,當年議定的清理項目并不存在,雪佛龍與厄瓜多爾政府之間的“和解”并不妨礙原告作為第三方提起訴訟。
身為被告,雪佛龍一方面投入數以千萬計美元展開辯護,一方面在美國多家聯邦法庭對原告提起反訴,指認原告律師和顧問團隊涉嫌欺詐、捏造證據等。
雪佛龍多次呼吁荷蘭一家國際法庭介入,充當原告和被告之間的“仲裁”。
[環境污染賠償案例]
英國石油設200億美元賠償基金
2010年6月16日中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結束了與英國石油公司(BP)高管長達4小時的會談。雙方達成協議,英國石油公司將出資籌建200億美元的賠償基金,用于支付墨西哥灣石油泄漏事故相關的賠償。另外,英國石油還將為原油泄漏事件而失業的石油工人另外撥款1億美元。
當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租借的鉆井平臺“深水地平線”在墨西哥灣發生爆炸并引發漏油,原油總泄漏量已經達到1.16億加侖。
尼日利亞給殼牌開出15億美元罰單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2006年5月20日說,該公司已收到尼日利亞一地方高等法院的判決書,責令殼牌公司支付15億美元的賠償金,理由是它污染了產油省巴耶爾薩的自然環境。
尼日利亞南部產油市哈科特港聯邦高等法院在當天的判決中,勒令殼牌必須在當月22日前將15億美元的罰款存入一個第三方賬戶。
紫金礦業被處罰金3000萬元
紫金礦業2月1日發布公告稱,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人民法院近日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銅礦及其他五名被告人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一案做出一審判決,公司被處罰金3000萬元。
公告稱,因2010年7月紫金礦業公司紫金山金銅礦污水滲漏事故,新羅區法院做出如下判決:被告單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銅礦犯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判處罰金3000萬元,原已繳納的行政罰款956.31309萬元予以折抵,尚需繳納2043.6870萬元,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繳清。其他五名被告分別被判處三到四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福建省環境保護廳此前曾表示,去年7月3日和7月16日,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銅礦銅礦濕法廠先后兩次發生含銅酸性溶液滲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為3187.7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