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號,紫金礦業所屬福建上杭紫金山銅礦濕法冶煉廠污水池發生滲漏,約9100立方米含銅酸水自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部分水域嚴重污染;沿岸及水庫的養殖業遭受滅頂之災、約400萬斤魚被毒死,當地居民不敢飲用自來水,靠買瓶裝水生活。此次污水泄漏,被認定為重大污染事故!
“污水門”后不久,紫金礦業又惹“潰壩門”。9月21日,廣東省信宜市錢排鎮銀巖錫礦高旗嶺尾礦庫發生潰壩,給信宜市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8人死亡或失蹤。此次事故,禍起有關企業單位違法違規建設生產、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相關政府及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以上這一連串的“不到位”,使原來安居樂業的生命戛然而止。
無論“污染門”,還是“潰壩門”,都可以歸結為“環保門”。“環保門”中,紫金礦業收到的罰單總計2906萬元,這對于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就超過27億元的紫金礦業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網友“污水中哭泣的魚”哭笑不得的說:“這好比一個暴發戶隨地吐了一口痰,環保協管員罰了他20元錢;他不以為然的甩出2000元,叫囂著‘給老子來100回的!’”相對于國外類似事件的天價罰單來說,違規成本過低,是不爭的事實。
深挖下去,為什么紫金礦業受到的制裁看起來很無力呢?從它的背景來看,這家黃金龍頭企業,每年所上繳的稅收非常可觀;可以說,它是當地政府的“財政命脈”;自然的,當地政府自然對它寵愛有加、視如己出;它也就有恃無恐,敢于一再地以身試法。網友“背靠大樹好乘涼”憤憤地說:“這和‘我爸是李剛’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看似戲謔之語的背后,透出些許的無奈與對重塑正常的政企關系的深沉的期盼。(申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