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方說,此舉主要是考慮到藥材的干凈衛生和劑量準確
揀中藥的秤盤不見了,藥劑師拿出小包裝的中藥裝進藥袋,病人回家后,要拆開10多個塑料口袋,才能開始熬藥……
近兩年,在成都多家大醫院,陸續出現了“小包裝”的中藥揀藥方式。與此同時,中藥價格也上升了20%左右。
對此“創新”之舉,病人褒貶不一。有人說,這種方式更干凈;也有人反映,包裝太多不環保、熬藥太麻煩。
一服中藥分裝成10多個塑料袋
昨日下午,在成都市中醫醫院,市民聶力在中醫皮膚科看病后,醫生給他開了5服中藥,處方箋上共有12種藥名。劃價后,他拿著藥方到中藥配方部揀藥。
與傳統揀中藥方式不同,在這里,藥劑師不用小秤盤,而是提著5只藥袋,拿著藥方在柜子前走了一圈。
約5分鐘,5服藥配好了。每種藥材都用塑料袋密封好,標明藥名、劑量、生產日期、產地,稱之為“精品飲片”。
藥袋里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塑料口袋,聶力數了數,一服藥里有14個塑料袋,5服就是70個?;氐郊遥粋€個塑料袋拆開,想起來有點麻煩。
在醫院揀藥的市民陳先生,對此擔憂更多:“現在不是提倡環保嗎?一個病人就這么多塑料口袋,每天的病人這么多,要產生好多垃圾啊。”
除此之外,讓他很不滿的是,中藥價格也比以前高了很多:兩個月前他吃一服中藥花了17元,如今相同的藥卻花了20多元。
分包揀藥藥劑師說更準更干凈
在成都市中醫醫院中藥配方部,拉開每一個抽屜,都是一包包塑料袋裝好的藥材,柜子上也堆滿了。
據昨日的值班藥劑師說,這種“小包裝抓中藥”的方式已實施1個多月。與傳統用手抓藥、用秤稱藥的方式比,現在一包一包揀藥更加干凈,并且劑量更準確。
這種揀中藥的方式,在成都不止這一家醫院。成都中醫附院、省醫院都早已采用。
2008年年底,成都中醫附院率先采用這種方式。距今為止,省醫院也開展了一年多。
成都中醫附院藥劑科高群說,到目前為止,“小包裝”的優勢已漸漸體現出來,“這種模式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倡的,主要是考慮到藥材的干凈衛生、劑量準確。”
高群說,以往傳統的中藥儲存方式,藥材都是敞開放在柜子里,很容易發霉、受潮,品質得不到保障。而現在,藥房的管理也便利了很多,缺斤短兩的情況不復存在。
價格漲20%包裝成本增加是主因
中醫皮膚科醫生黃宇平說,醫院自從采用小包裝后,中藥的價格上漲了20%左右。在省醫院和成都中醫附院,中藥漲價幅度也在20%左右。
針對部分病人的抱怨和不解,省醫院藥劑科主任童榮生說,漲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包裝成本增加了,并且在密封條件下,藥材的品質也提高了,“中藥的價格本來比較便宜,大多數病人對價格漲幅表示可以接受。多花20%的錢,但藥材質量有了保障,還是利大于弊。”
針對部分市民擔憂小包裝中藥可能出現的環保問題,四川省環保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說,中藥飲片的包裝與其他藥品、食品包裝相同,最后都是進入生活垃圾。但中藥原本沒有包裝,現在開始用塑料袋包裝,不符合環保趨勢。
工作人員說,其實只要是好的塑料,處理起來很容易,但造成污染的關鍵原因是收集起來太困難,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很重要。(劉曉娜 吳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