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減排是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優化經濟發展方式、考核各級政府績效的約束性指標,在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限制“兩高一資”項目準入等重拳出擊后,確保工程減排效果成為今后環保減排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監管排污企業達標排污、監督其污染治理設施長期穩定正常運行,將成為環保部門與排污企業之間不斷搏弈的焦點與熱點。
正確理解與準確定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將直接影響環境執法的效率與發展方向,達成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作用共認更有利于促進自動監控系統的有效運行。
■物聯網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應用物聯網理念創新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已成為現階段鞏固污染減排成果的有效手段。
■應用物聯網海量集成技術、細化污染源監控系統全方位架構、強化數字環境管理,將帶來環境管理模式的重大轉變,這對探索中國特色環保新道路、確保污染減排工作取得實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西省環保廳廳長 劉向東
山西是全國能源重化工基地,重型化產業結構和污染歷史欠賬導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居全國前列,為使山西省“十一五”期間投資700多億元建成的污染治理設施充分發揮工程減排效益,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而不用、偷排超排嚴重的違法頑癥,強化污染減排監管能力建設成為山西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關注的環保熱點工作之一。
從2007年起,山西省嚴格按照國家污染減排“三大體系”能力建設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先后投資6.885億元,歷時3年,全面建成投運了山西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在建設重點污染源排污口主要污染物自動監控設施的同時,應用物聯網技術,同步建成環保治理設施過程監控設施,在全省756家重點排污企業建成了既監又控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現聯網廢氣監控點1023個、廢水監控點586個、環保治理設施監控點1237個、分級警告設備2071臺。自2009年10月1日正式運行以來,以服務污染減排為核心,以“增功能、保運行、促應用”為重點,結合山西實際,全面提升了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監管水平。環境保護部今年第二季度公告山西省國控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驗收率、聯網率均超過95%、數據有效性審核率超過80%,主要指標名列全國前茅。
思考一
創新法規,規范標準,強化自動監控技術體系建設
山西省頒布《山西省重點工業污染監督條例》和《山西省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為自動監控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奠定了法律基礎。
通過規范引導,標準先行,有力保證全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建設、管理和應用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標可依,有效規避了推進新生事物過程中走彎路的實踐代價。
在項目建設階段與驗收方面,山西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部相關技術規范與要求,經過進一步補充、細化和完善并結合實際,出臺如下技術規定:通過制定《山西省污染源連續(在線)監測系統安裝、調試技術規定》和《山西省污染源連續(在線)監測系統強制校驗、比對測試實施細則》,規范了全省上千臺自動監控設施的安裝與調試工作;通過制定《山西省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數據輸出、采集、傳輸技術要求》和《山西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數據采集傳輸儀技術要求》,統一了監控信息傳輸與聯網;通過制定《全省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驗收補充技術要求》,規范了環保治理設施運行工況監控點位的安裝與驗收;通過制定《山西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現場端工程竣工驗收管理辦法》和《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安裝和聯網技術要求》,分類強化了現場端自動監控設施的竣工驗收;通過制定《山西省環境保護廳污染源現場端自動監控設施淘汰退役管理實施細則》,保證了監控設備質量的持續改進;通過制定《山西省污染源視頻監控技術規范》,彌補了國內污染源視頻監控的技術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