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處決定啟動對中國的新能源政策措施的301調查,針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舞起了貿易保護的大棒。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將此舉形容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央視《環球視線》2010年10月18日播出“中國駁斥美國對華新能源補貼調查”,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 勞春燕: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勞春燕。
我們先一塊來看兩張漫畫,第一張漫畫我們來看一下,這是在白宮。大家可以看一下白宮的屋頂上已經裝了太陽能的電池板,這輛車是美國總統的座駕“陸軍一號”,上面也裝了一架太陽能電池板,同時從白宮的樓里還傳出來一個聲音,說接下來也給“空軍一號”裝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吧。我們再接著來看下一幅漫畫,在白宮的樓頂上,奧巴馬總統拿一度白宮太陽能計劃,白宮的樓頂上也是裝了太陽能電池板。但是與此同時還有一位技術人員正在提建議,他說總統先生,在這里裝一個風力渦輪發電機,會更加有效吧,他在總統利用風能進行風力發電。
可以說開發新能源,本身這就是個世界潮流,很多國家也都加大了力度,其中也包括中國。可是就在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處決定啟動對中國的新能源政策措施的301調查,針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舞起了貿易保護的大棒。新能源為什么會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新領域呢?演播室里今天請來了特約評論員葉海林先生還有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的所長高祖貴所長,一起來參與討論。
美國出其不意地出了這么一招,那么中國政府又是怎么來回應的呢?我們先一起來聽一聽10月17號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副主任、國家能源局的局長張國寶的表態。
(播放短片)
張國寶 國家能源局局長:
而我知道的中國各個方面的,包括中國在稅收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一些補貼,總額也是微乎其微的。使我想到中國一句話,叫“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為什么美國的補貼就是合法的,中國就不行呢?更何況它現在并沒有完全掌握中國準確的,你到底補貼了什么,很多都是意想的猜測,用了“據說”這樣的字眼,美國隊中國的能源進口比例當中,煤炭比重比較高,排放問題一直在施加壓力,可是正當我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時候,他又要對我們進行發難,我認為,他如果執意要這樣做,真正受損的是美國,如果真正攤開在全世界的媒體面前,他是站不住腳的,丟臉的只會是他自己。而且會把美國更多的補助暴露在世界各國的面前,他打不贏這場貿易戰。
正在評論 美依據301條款對中國新能源展開調查
勞春燕:
好,我們補充一個背景,這次的301調查直接是回應9月9號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一份申訴,這份申訴書用5800多頁,5800多頁的核心是什么?葉先生。
葉海林 特約評論員:
我們概括成兩句話,就是美國要求中國必須停止對中國所有新能源產業的補貼,向美國開放市場。第二,中國不能向美國出口認可新能源的食品,美國市場對中國是不開放的。
勞春燕:
我們再來簡單地解釋一下301,其實中國人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說301條款了,301條款它的核心就是要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當中的權利,對其它被美國人認為是不合理不公平的貿易做法進行報復,高先生給我們解釋一下,這次的301調查,它啟動以后,會經歷一些什么樣的程序。
高祖貴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政所所長:
接下來美國要做的就是兩件事,一件事就是讓他的代表貿易談判辦公室來接手,45天之內決定是否接受這個申訴,如果他接受申訴之后,將經過9個多個月,甚至將近一年的調查。如果美國人最后決定是有道理的,那么他可能授權相關部門對中國有關的產品,比如說提高關稅,限制進口,以及其它的一系列報復。在國際上,他會把這個官司打到WTO,就是世界貿易組織里頭去,通過國際的仲裁。最后對中國采取一些措施。
但是我想,這個進程未必會走到那一步,因為之前我們知道,這樣一連串的事情,跟之前我們談到過的,比如說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包括在選舉當中,攻擊中國的廣告的問題,實際上這一系列的事情,包括一次起訴,也是美國中期選舉的需要。有關的利益集團都是同一個利益集團在推動這個事情,就是工會和中小企業相關的在這一些年他們發展當中受到影響的,就業發展不起來的這些企業,都在推動這個事情。實際上這個推動我們看到美國人老毛病又犯了,以往301條款在我們入世之前老用這個條款施壓,對其它國家進行報復,包括對中國。現在這一次他們老毛病又犯了,把他們自己的問題怪罪于別國,通過別國為他們自己的問題來買單。這樣的做法顯然在以往那個時代也許還有點市場,現在這個時代特別中國強大起來之后,特別是在WTO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相信他們這個官司打不到哪兒去。
正在評論 美國按下301調查鍵所為何來?有何居心?
勞春燕:
葉先生,你覺得假使美國真的依據301條款,假使他真的認為存在對他來說不公平的貿易,他會采取一些什么樣的報復性措施,這些措施一旦實施,對我們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影響有多大?
葉海林:
其實現在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新能源技術和產品非常少,根據301條款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加關稅,不讓你企業的產品進入我的市場。其實這樣暫時不會威脅到中國企業的生存,因為我們的企業主要還是在國內市場上開發我們的新能源的,我們在美國市場上占的份額非常低。但是我們要知道,中美兩國都是一個巨大的新能源市場,如果他真的得逞了,就是他進入你的市場沒障礙,你進入他的市場沒可能,對于中國將來新能源企業在中國市場上跟美國企業競爭,和在美國市場上跟美國企業競爭都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個事情不是一個簡單的加一點關稅的問題,他會找很多辦法來,讓你根本進不去美國,而且他也會有辦法強迫你接受它的行為標準,就是你必須向我開放市場。其實打進中國市場,對于美國的新能源企業來說,比保住美國市場要重要得多,因為我們的市場份額更大。
正在評論 中方對美嚴正回應 荒唐提法逐一駁斥
勞春燕:
我也來看一看,這5800頁的申訴書,當中有一些什么樣荒唐的提法?我們看一下這份起訴書,它說我中國在經濟刺激計劃當中給予新能源行業的補貼是2160億美元,是美國的兩倍,全球各國刺激計劃中對新能源補貼總規模的一半。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他是怎么反駁的,他說美國所列舉的數字用詞模棱兩可,數據來源也不清楚。中種指責用一句咱們中國人的老話來說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這邊也說到補貼,我也看了一下,美國今年1到9月份,給新能源行業的補貼,而且是現金補貼是46億美元,其中30億是到了風能領域了。而且世界上其它國家,比如說德國,在風能領域是非常先進的一個國家,技術最先進,而且風機的裝機容量也是非常大的一個國家,他也同樣是給予風能領域是有補貼的。是不是說在新能源的領域,這個政府的補貼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高祖貴:
從政府的角度,顯然這樣的一個補貼對于扶持自己的新產業都是通行的做法。但是為什么美國要把這個事情拿來說,其實背后就更深層的考慮。
專家觀點 美國申訴的核心是壓制中國的競爭優勢
其實反映出美國人擔心中國在這個方面有競爭優勢,我們知道現在的新能源新技術,在這個領域,已經開始的這種世界新的經濟里面的競爭里面,如果誰能占領這個制高點,誰在未來的經濟發展是占有優勢的。美國人擔心中國這個方面有優勢,而且我們這一點確實有優勢。現在美國想利用這個問題壓制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我們以前看到的是,中美之間,曾經奧巴馬訪華的時候,曾經簽署過雙方要在新能源領域合作,現在看來,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中美之間,在新能源領域,可能成為新的競爭的重點,而這個重點恐怕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專家觀點 新能源將成為中美新的戰略競爭點
因為我注意到美國奧巴馬在新的一輪經濟刺激計劃里面,他在各個州游說演講的時候就說,如果我們這些州美國還不采取措施的話,中國在這些方面已經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已經把中國作為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中美在新能源領域會變得非常緊張。
正在評論 中方對美嚴正回應 荒唐提法逐一駁斥
勞春燕:
而且他提出的理由當中不僅僅是這個產業的發展,而且還把就業也作為了一個理由。你看,它說,過去兩年,美國對太陽能的需求增長了41%,中國對美國的太陽能出口翻倍,而美國本土的產量只是增加的7%,4家美國的生產商損失了580個就業崗位,我們也來看一下張國寶局長是怎么反駁的。他說,以風能為例,截止到現在,中國只是向美國出臺的三臺風機,而中國風力發電市場的21%是從國外采購的,其中也包括了美國著名的GE公司。葉先生,你是怎么看張局長的這個反駁的?
葉海林: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數據,美國要想找也找得到,580個工作崗位,他也好意思說。不久之前我剛剛去過江西,江西我們有一個城市叫新余,新余過去主要是靠鋼鐵,我們叫新鋼,是一個老的工業。在這個產業升級的時候,我們新余找到了機會,把它變成了以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為基本產業的城市,這是一個百萬級的城市。對于我們來說,如果把我們國內的新能源市場拱手讓給美國,就像美國要求的那樣,我們損失的可不是500多個就業崗位,那我們是一個城市。像新余這樣的城市,中國不只一個,我們要損失多少?
專家觀點 發展新能源產業必須得到政府扶持 中外同理
從這個賬算起來,站在我們的立場上,如果我們就談就業,那我們就談,我們有多少個就業崗位是跟我們的新能源產業息息相關的。新能源是一個國家要扶持的產業,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它的早期研發成本很高。這種情況下,沒有一個國家會不扶持,沒有一個國家會坐視自己的產業工人在外國產品的壓力下喪失工作崗位。美國自己只能找到500個工作崗位,就來跟中國談,我們要談,我們要不要跟他們談一個城市,兩個城市,三個城市,我們的就業,我們一個城市的繁榮,都取決于這一個行業。
勞春燕:
可以說,無端指責,無理的調查,對于中國新能源領域的發展,美國國內早就有一些人表現的憂心忡忡了,美國的時代周刊就曾經有一篇評論說,一旦中國在新能源領域里站穩了腳跟,美國就有可能再也追不上中國的步伐了,美國的企業工人也將同這個偉大的產業失之交臂了,而另外一方面,美國政府現在是想方設法要保護自己的新能源產業,我們也來看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