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門應該具備紅臉和黑臉兩大功能。所謂紅臉,就是通過宣傳、鼓勵、引導等方式,使節能、環保概念深入人心,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自覺、自愿地履行環保義務;所謂黑臉,就是對那些污染環境的企業、機構或個人,進行處罰。
9月25日,筆者受邀前去采訪由環境保護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主辦的“第一屆全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這是建國60年來,我國首次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開展的技術比武活動,也是首次在全國環境保護系統中開展的專業技術比武活動。比武現場讓筆者大開眼界,偌大的體育館里面擺滿了各種先進的檢測儀器,參加人員現場操作,對各種物品進行檢測,有點像大學里的化學實驗室。
這樣的場景讓筆者聯想到環保部門的兩大功能。
通俗地講,筆者認為,環保部門應該具備紅臉和黑臉兩大功能。所謂紅臉,就是通過宣傳、鼓勵、引導等方式,使節能、環保概念深入人心,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自覺、自愿地履行環保義務;所謂黑臉,就是對那些污染環境的企業、機構或個人,進行處罰。
處罰要有依據,進行環境治理、處理突發環境事故也要有相應的數據,所以,權威的檢測裝備和過硬的技術水平,當然就必不可少。進行技術大比武,練好內功,是好事。
然后呢?
讓我們先看一看關于紫金礦業的爭論和議論。
今年7月3日和7月16日,福建紫金礦業所屬紫金山金銅礦先后兩次發生含銅酸性溶液滲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震驚社會各界。福建環保廳調查核實,是次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為3187.71萬元。因此,該廳責令紫金山金銅礦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同時對其罰款956.313萬元。
近千萬元的罰款創造了環保部門對企業處罰的紀錄,有媒體大聲叫好,也有媒體發出質疑。
質疑集中在兩點。第一,雖然處罰金額看起來很高,但對紫金礦業來說,不算什么。資料顯示,紫金礦業去年實現凈利潤約35.41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7.07億元。對于以億元計算凈利潤的公司,千萬元不多。一位私募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900多萬元,對紫金礦業也太‘小菜’了。黃金價格漲一點點,
就抵消了”。第二,也是更重要的,這次污染十分嚴重,幾乎毀了整個沿江一線的漁業生產,讓當地民眾長期不敢飲用自來水,各種潛在的健康隱患更是不可估量,這些問題怎么處理。
正因為有這樣的疑問,北京大學著名環境法學家汪勁和中國政法大學的環境法學者王燦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環保部還是福建省環保廳都有權提出公益訴訟,通過訴訟,責令紫金礦業支付由其污染行為所造成的用于修復環境的所有費用。兩位學者說,8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發出的《關于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提出,環保部門可以代表國家向污染者提出損害賠償訴訟。這實際上從司法程序上為環保部門掃除了以往可能存在的訴訟資格不適格的障礙。
筆者查閱了最高法的這份文件,該文件的原文為,“(各級法院要)依法受理環境保護行政部門代表國家提起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嚴厲打擊一切破壞環境的行為;在環境保護糾紛案件數量較多的法院可以設立環保法庭,實行環境保護案件專業化審判,提高環境保護司法水平。”
專業的環保法庭都要出現了,法院可是動真格的了。有了如此堅強的支撐,環保部門的黑臉可要好好扮一扮了。
為此,筆者向環保部門提出幾個建議:第一,向掃黃的警察學習,推動環保部門異地檢查和執法。實踐證明,異地執法是地方保護的克星,效果顯著。第二,向交通警察學習,展開夜查、不定期檢查,抓住就狠罰。現在我們的檢測設備既先進又輕便,可以做到悄然而至、快速檢測、亮明身份、現場處罰。第三,向中紀委學習,對重、特大污染事故和案件,由環保部直接查辦,不受地方約束。
做到以上幾點,應該不難吧。
這兩年,酒后駕車的人少了,因為交警來真的了,司機們都怕了,飯桌上氣氛再熱烈,一句“我開車”,沒人敢勸你喝酒。
那些違規排放、污染環境的企業,他們的行為豈止是酒后開車,他們明明就是邊喝酒邊開車,根本不把環保部門放在眼里。
不把臉黑起來能行嗎?王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