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9月29日晚由香港某環保團體舉行的“無冷氣夜”,吸引了5萬名市民及超過60間企業承諾參加。這是香港最近環保活動不斷升溫過程中的大型活動之一。
進入九月,香港各界環保活動漸入高潮,層出不窮。特首高官與各界市民齊齊參與,是其中一個最大特色。
9月5日,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以“香港容得下佛門凈土嗎”為題,在其網上專欄“局長隨筆”撰文,談及香港不乏禪林寺院,但隨土地開發,不少清修之地已陷入鬧市里,仍能夠遠離塵囂保存下來的凈土,例如大嶼山的鹿湖一帶,正在受到土地開發商的威脅。
3天之后,香港十多個佛教團體發表聯署聲明,批評有商業機構在大嶼山鹿湖,利用佛寺牟利,出售骨灰龕位,要求政府立即禁止出售這些龕位,令環境回復清靜。
9月9日,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與多位立法會議員,先后到九龍塘、沙田及大埔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停車熄匙”法例對運輸業界的影響。他最后坦承,巴士公司提出的容許巴士開引擎5分鐘后才讓乘客上車的要求,實際上對環境構成很大的問題。
香港是著名的“冷氣之都”,每年的市民用在冷氣的耗電量占總量的三到四成,夏季更高達六成。5分鐘開冷氣候客的要求都難以獲得環境局局長的認可,可見,香港社會對“停車息匙”的環保要求,已經在遏制市民向來享受“嘆冷氣”的追求。
為響應“國際無車日”,9月19日,香港近千名市民騎單車往來于港島的中環和北角,參加人數比去年增長8倍。9月22日“國際無車日”,香港特首曾蔭權和部分高管分別用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上班。
對于香港9月環?;顒拥脑龆啵愀劾砉ご髮W盧永鴻教授認為,目前香港市民的環保意識,已經從以前的被動接受,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9月份,天氣秋高氣爽,學生結束暑假回校,因此顯得環保活動較多。
盧永鴻認為,目前香港有三個方面工作,可以令環保效果更明顯:
一是加強對電廠的環保監管,目前電廠發電的排廢占了全港排廢的40%至50%。
二是控制汽車尾氣排放,可以參考內地政府的做法,提升汽車的環保標準,尤其是加強對舊巴士的排氣監管,這樣做的效果,要比現在考慮的“停車熄匙”效果更好。
三是建立一個以地下鐵路為骨干的可持續交通系統。因為目前香港地下鐵路網路,尚未做到全面通達,在港島、新界等不少地方,地鐵尚未達到,市民只能依靠巴士作主要公交工具,如果比較環保的地鐵網絡能通達全港,諸如天水圍到中環、上水或元朗到港島的巴士線路,就可以取消。巴士一旦成為各地鐵站的接駁交通工具,香港的空氣污染就會明顯改善。而且,公交系統更便捷后,私家車的使用次數也會減少。
盧永鴻表示,可持續交通系統在香港要順利實施,需要有關方面改變以經濟利益為主的考慮思路,而代之以整個交通系統的考慮為主。(記者 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