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8月27日電 (肖前輝 彭昌斌)27日,經過多次分段審和兩天的集中審,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發展模式獲得國家環保部頒發的首個“兩型通行證”。這標志著中國首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規劃環評試點項目“修成正果”。
作為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的先行示范區,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發展模式是否符合“兩型社會”建設要求?2009年6月,國家環保部將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發展模式環境影響評價列為首個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規劃環評試點項目。一年多來,國家環保部組織國家級專家多次進行論證,并對先導區兩年來的發展運用“兩型社會”建設標準全程跟蹤指導。
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國家環保局副局長金鑒明等專家對先導區進行兩天的實地踏勘和周密會審后,一致認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規劃理念和發展模式,展現的“一個理念、兩個特征、三項集中、四大組團、五條路徑”發展模式,體現了“兩型社會”建設的核心理念、典型特征、創新要求、客觀內涵,找準了實現“兩型社會”發展目標的有效途徑,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探索了經驗,提供了示范。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將“生態優先”作為核心發展理念,首先將濕地、林地、生態廊道等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納入控制范圍,劃定禁止開發區達610平方公里、限制開發區150平方公里,再確定開發建設用地規模。專家們認為,這種“先保護、再利用”的發展理念能確保重要生態功能區不受區域開發建設破壞,能最大程度提升區域生態品位,推進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利用,保障協調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了“兩型社會”建設的核心理念。
專家們認為,大河西先導區采取“三集中”模式,即通過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工業項目集中進園區、土地集中規模經營,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能實現土地資源的節約使用和環境污染的有效防控,體現了 “兩型社會”建設特別是環境友好的創新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