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海燕三個字,記者腦海中立即浮現出一群世界瀕危的鳥類——黑臉琵鷺。為了保護瀕危鳥類,為了講述普通的漁民舍家撇業,義務護鳥五六載的感人故事,海燕自籌資金拍攝電影。幾年間,這名平凡無奇的漁家女在不斷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一躍成為海島女作家。近年來,海燕的作品相繼獲獎,她的文字不斷向我們展示了她溫柔又堅毅的性格特點。
張海燕是土生土長的大連長??h石城島人,那一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后,她便開始文學創作。10余年來,她發表詩歌、散文、小說50萬字,多篇獲獎。其中,《中國農民》榮獲2005年全國詩歌大賽一等獎,《沒有不帶傷的船》獲2007年“三峽杯”文學作品一等獎。出版散文集《三月春雨天》,小說《我和電影〈人鷺情緣〉》,創作電影《人鷺情緣》、《人鷺情》、《心橋》、《弩箭》、《情定香歌里拉》,電視劇《愛情鳥》、《海蓬花開》等。
讀書,一種來自生活的態度。
從一個普通的漁家女成長到一位作家,肯定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索的過程,你覺得怎樣才能培養“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張海燕:在當今信息社會,一個人如果想立足,不被社會淘汰,就要不斷地去學習,以學習來充實自己。而書就會成為我們很好的老師,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好老師,它會教會你很多的東西。我認為“多讀書,讀好書”要從小培養,不僅僅讓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還要讓它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書是武器,將環保進行到底!
在為野生動物的利益抗爭的過程中,除了個人的勇氣和毅力外,讀書在實際生活中起了多大的指導作用?
張海燕:在我從事環保公益事業6年來,書真的成為我的良師益友,始終伴我左右。在我缺乏保護野生動物知識時,它總是及時地把我不知道的相關知識第一時間提供給我。當我在保護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它也總是能夠鼓勵我戰勝一切困難,繼續向前,直到取得最后勝利。所以說我能夠從事不被人理解甚至于被當成傻子的環保工作,并堅持把我的這項環保公益工作做到底,書是我不可缺少的一位“戰友”,所以我感謝讀書。
書籍,通往夢想的階梯。
作為“保護動物的愛心使者”和“作家”,能滿足你的追求嗎?在不斷讀書學習的道路中,繼續努力發展的下一個方向是什么呢?
張海燕: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我覺得我所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而且這些才是剛剛開始,我沒有像許多人那樣去追求并擁有顯赫的地位以及大筆的金錢,而且為此我還過的很清貧。雖然如今為了環保事業和保護動物整日奔波,但我從不為自己走上這條道路而后悔,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更多知識,不斷地去充實自己,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不懈、繼續勇敢地走下去。
人物介紹:
張海燕,遼寧大連人,大專文化。2003年就讀于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作家班。遼寧作家協會會員,大連作家協會理事。被譽為“海島女作家”,曾做過教師、記者,現為大連鷺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海南萬泉河文化研究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