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館準備了大量的自行車供游人體驗丹麥式的低碳生活理念。本報特派記者 劉 恒/攝
![]() |
廣西日報5月6日(本報特派記者 莫艷萍)
水危機、石油危機……背后是人類的不節制和揮霍無度。
各種發明和科技創新優化人類生活的同時,資源正在被瘋狂挖掘和浪費。
為了可持續的未來,城市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城市生活方式,做個環保城市人呢?
居住環保行動
未來的城市應該好好進行環保規劃,作為城市人,我們生活方式也要更多的環保意識。所幸,在上海世博會,我們看到了行動。
零排放城市。城市的供暖供電不再由礦石燃料提供,房屋本身就是個發電站;車輛保持非常少的燃料消耗量,它們將使用生態燃料或電動機;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給人們帶來便利,公共交通真正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如今世界各地都在興建這樣的環保城市。
2020年,在一個舊金山灣的人工島上,將出現美國有史以來最具環保意識的村寨,其中半數住宅、商業中心、公園綠地、有機農場使用的都是可再生資源;
遼寧鐵嶺新城在規劃時,對鳥類棲息地進行了生態恢復和生態營造,悉心改造濕地水環境,幫助蓮花湖恢復天然濕地功能,從而成就了一座濕地上的生態之城。
改變生活細節
節能環保的水處理——通過分級管理、污水循環處理和太陽能凈化水等技術以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
有計劃的物流——改善城市交通,可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及廢氣排放;
資源的循環使用——沙石、石油、煤、木材、合成材料、金屬等資源每天都在變成毫無用處的建筑垃圾,應該讓這些循環使用;
環保建筑——大樓設置太陽能板收集能源,采用自然通風設計,擁有生物沼氣生產設備,大樓周圍種滿植物作為隔熱墻;
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改進——車,流線外形能將空氣阻力和燃料消耗量最小化,使用小型環保車,為城市節省更多公共空間……
作為城市人,也要逐步培養環保習慣:對一次性物品說不,盡量不用錫紙,不用塑料袋,避免不必要的包裝,淋浴代替泡浴,出門乘坐低碳的公交、地鐵,種樹,保護野生動物……
城市是大家的,地球的未來,取決于我們今天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