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日下午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青年領袖圓桌會議上,主持人拋出了一個嚴肅而又饒有趣味的問題:今年3月27日全球各地舉行的“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有沒有現實意義?它是不是一場“環保真人秀”?
一場觀點交鋒就此在20多位與會者中展開。
“像這樣的低碳活動確實有作秀成分。”大連實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明說。他舉例說,現在一些地方大力推廣使用的電動車,都用“低碳”做宣傳,實際上電動車的碳排放還高于汽油車和柴油車,而使用核能、風能等新能源發電才可以稱之為低碳。所有低碳活動都應根據國情,實事求是地搞。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歐翰林則認為,“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是不是“秀”并不重要,實現低碳經濟僅靠一天的活動遠遠不夠,但這個活動發出了一個積極信號,就是引起大家對低碳問題的關注,使大家意識到資源的寶貴。
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文俊認為,“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確實是“秀”,但這樣的“秀”越多越好,這會讓人們對綠色低碳理念越來越重視。
作為青年領袖論壇聯席主席,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說,面對全球日趨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確實在做一個低碳“秀”,好比“動員令”,旨在喚起大家的警覺。只要青年領袖們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相信除了作“秀”之外還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從2007年在澳大利亞發起至今,“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參與者越來越多,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環保公益活動。這場討論正如“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一樣,每個參與者都要思考:自己能為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應該怎樣營造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