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坎帕拉11月10日電(記者薛群 劉莉 陳才林)第九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正在此間召開,近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和專家與會。?
《濕地公約》是致力于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間協定,其宗旨是通過地區、國家行動和國際合作,促進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稘竦毓s》秘書處設在瑞士,目前它有締約方147個。
簽訂一個保護濕地協議的想法源于上世紀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長和人類經濟活動,世界各地的大片濕地被開墾,多種水鳥喪失棲息之地。1962年11月,當時的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現在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水鳥與濕地研究局(現在的濕地國際)、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現在的國際鳥類組織)第一次在法國召開會議,討論濕地的保護。隨后,經過長達8年的多次會議協商,最終形成了《濕地公約》文本。當時文本的核心內容是保護水禽。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南部海濱小城拉姆薩爾召開國際會議,18個國家在公約文本上簽了字。根據公約規定,只有當第7個締約國遞交批準書后4個月,公約才生效。于是在希臘遞交批準書后,公約于1975年12月正式生效。
30多年來,公約致力于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和合理利用,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機構。締約方大會是它的決策機構,負責評估公約的執行情況,改進公約的工作方向。它下設常務委員會和秘書處。此外,它還設有科技評審組和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小額贈款基金。國際鳥類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濕地國際和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為《濕地公約》正式確認的伙伴組織。
自1980年11月在意大利的卡利亞里召開第一屆締約方大會之后,締約方基本上每3年召開一次大會。今年的坎帕拉大會是第九屆締約方大會,也是《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第一次在非洲大陸舉行。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加州擬建美國首個太陽能生態居住區
上一篇:
廣州日報:歐洲環保 法律約束與習慣養成并重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