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市加強機動車排放監管工作 新車環保前置審查為治霾保駕護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維):眾所周知,機動車排放是PM2.5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了改善大氣環境,北京市今年以來加大了機動車排放監管的力度。此外,針對非營運車輛即將試行6年免檢政策,北京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20日透露,對新車的環保前置審查至關重要。
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居高不下,截至2013年已經達到543萬輛。在PM2.5本市污染來源中,機動車排放占到30%以上。為了改善大氣環境,北京市近年來加大了機動車排放監管工作。尤其是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今年3月實施后,大批違法排污行為得到整治。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主任 馮玉橋介紹說:“依靠現行的政策,疏堵結合,一方面激勵老舊車淘汰;另一方面加大執法力度。截止到4月30日,全市共檢查機動車345.3萬輛次;查處超標車2370余輛;處罰超標渣土車35輛;檢查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1萬多次,綜合上述處罰143萬元。”
從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試行非營運車輛6年內免檢制度。私家車主們普遍予以歡迎,認為可節省時間和費用。然而,免檢政策是否會對排放檢測造成影響?從而對大氣持續造成污染?
對此,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介紹說,機動車檢查包括安全檢查和環保檢查兩方面,一方面,要求生產商對出廠汽車的達標負責;另一方面,對于車輛的環保檢查以及數據論證必不可少。有關細則,環保部正會同公安部、質檢等部門研究當中。
“在發達國家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例如墨西哥,它的機動車都不進行安全監測,即不進行定期檢測。它們的觀點是,車輛的安全責任是車主自己負責的。但是環保監測必須是強制的,否則這個事情容易失控。因為很多人開車不太注意自己的車是否達標。在我國,新車按照新的國家標準,比如國五標準,要求16公里之內廠家要保證車輛達標;四階段是十萬公里。我們也在論證,一般的車六年之內,能否開過10萬公里;10萬公里之后車還能不能達標,這些事情都需要進一步論證。”
顯然,在排放達標方面,僅依賴廠家的自覺是不夠的。近期有媒體曝光,在河北買不到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汽車,許多廠家都拿國三、甚至是國二來套國四銷售。對此,李昆生強調,由統一部門執行的針對新車的環保前置審查至關重要,唯此才能從源頭上降低新車排放總量。
“我們建議推廣北京模式,就是前端環保一定要前置審查,即環保的、達標的零部件是否都在。我們從99年之后就前置檢查,即車輛上牌照之前,第一關是環保檢測,要對照北京的環保目錄,即機動車排放控制的零部件的型號,例如凈化器、發動機和傳感器的型號,包括噴油泵、增壓器的型號等,這些關鍵零部件的型號在目錄上都有,一個型號對不上都上不了牌照。這種模式才能保證車輛基本配置達標;這些配置達標以后才能談下一步的問題,例如這些配置能不能保證耐久性,像保證車輛國四標準10萬公里之內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