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召開環保座談會要求加大環保宣教力度
在日前召開的云南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省環保局任治忠副局長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環保知名人士和新聞界朋友,不回避矛盾,坦言云南環保宣教工作存在的六大問題,并請各界人士和新聞界朋友為此建言獻策。
任副局長說,盡管“十五”期間云南開展了大量的環保宣傳教育工作,但總體上規模不大,影響面不寬,力度不夠,宣教工作的計劃性、連續性和專業性較低,宣教手段單一
,難以對社區、農村、學校、企業的環境宣傳教育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全省環境宣傳教育工作仍然處在較低水平。他指出了云南
環保宣傳教育存在的六大問題:一是宣傳教育網絡建設滯后,還未真正形成一個以黨政部門為主體,社會團體為依托,民間社團為補充,全社會廣泛參與的
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局面;二是公眾參與意識仍然處于較低層面,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沒有質的變化。與民間環保社團的溝通與交流的渠道不暢;三是宣教能力建設薄弱:主要表現在機構不健全,宣教人員專業技能欠缺。全省除省
環保局和昆明市、紅河州有專門的宣教事業機構外,其余州市均無宣教事業機構。全省有專兼職宣教人員僅204人,占全省環保系統總人數的5.8%。由于受經費及其它原因影響,近五年來基本未參加過相關技能培訓,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學習交流。宣教機構的現狀和人員素質已難予適應環境宣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辦公設備落后,宣教裝備缺乏,全省宣教機構共有臺式計算機69臺,筆記本電腦15臺,近2/3的宣教人員無計算機,全省無一輛宣傳教育流動車;環境宣傳教育調研工作滯后。基本未開展環境宣傳教育調研工作,無法為環保宣教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前瞻性、戰略性的理論成果和工作思路;四是經費嚴重不足使宣教工作難以做大做強。首先是投入不足,據調查,“十五”期間,全省129個縣平均宣教活動投入僅為2.95萬元,平均一年僅為幾千元。由于受經費的限制,全省宣教機構僅能開展一般的小型宣傳活動或應付一年一度的6.5世界環境日活動。一些環境宣傳教育的設想和計劃不能有效實施,宣教機構難以發揮應有的功能。 其次是沒有固定的投入渠道。2003年新頒布的《排污收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實行收支兩條線,而宣教經費又未納入財政預算科目,致使環境宣傳教育經費失去了固定來源。加之宣傳教育成本逐年提高,即使環境公益宣傳,其成本也難以承受;五是沒有形成環境宣傳教育的大環境。主要表現在各級決策者對環境宣傳教育認識不到位。有的地方領導則普遍認為環境宣教工作是環保部門的事,因而不愿意下大力氣投更多的資金去做深入的宣傳,而往往僅停留在粗淺的手段、單一的宣傳形式上,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其次缺乏環境宣傳教育固定媒體平臺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媒體是公眾獲得各類環保信息和政府分布重大環境政策的重要渠道。隨著媒體宣傳成本的增加和宣教經費的欠缺,多年來,一直未能在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上開辟宣傳專欄,媒體的參與更多地局限在對一些宣傳活動的報道上,形不成有深度的、可持續性的和規模性的效應,媒體的作用遠未發揮。沒有媒體的廣泛參與,宣傳教育的影響面和輻射面都難以擴大,致使云南的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始終在低層次、低水平徘徊;六是公眾環境意識特征發生變化給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公眾環境知識的認知率和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水平已經有了較大提高,但在行為取向上并未與之同步,參與意識仍然處于較低層面,知與行之間的差距仍很明顯,特別是決策者在處理經濟發展與
環境保護的矛盾時,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犧牲環境和公眾利益換起經濟利益的行為。
參與座談會的各界環保人士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
王建華局長在聽取座談會情況匯報后強調要進一步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他說:“環境保護靠宣傳教育起家,環境保護靠宣傳教育推動”不無道理。尤其是在云南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社會發育不完善,普通勞動者綜合素質低下的地方,環保宣傳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必須通過廣泛深入扎實的環保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提高全社會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呼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性回歸,使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深入人心,使保護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以環境補償促進社會公平,以生態平衡推進社會和諧,以環境文化豐富精神文明。
[page]
他說,環保宣傳教育的重點一是黨政領導干部和重點企業負責人;二是青少年;三是城市社區、賓館飯店、旅游景區和農村鄉鎮。環保宣傳教育活動要有聲勢、有力度、有特色、有新意,要注意形式與效果的統一,把重點活動與經常性活動結合起來,把環保政策法規與環保科普結合起來,積極探索云南豐厚的民族文化和環境文化的結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增強趣味性、知識性、針對性、參與性。依托新聞媒體,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依托群眾團體、民間社團和社區、鄉村,把環保法規和環保知識送到千家萬戶,深入到群眾的生活生產中去,努力營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強大輿論氛圍,增強全社會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云南環保宣傳要堅持客觀公正,既要正視云南環境保護面臨的基本矛盾、突出問題和嚴峻形勢,更要注重宣傳云南絕大部分區域的自然美、生態美、環境美,充分肯定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增強全省廣大人民群眾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的信心,創造有利于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輿論環境。
?
環保 環保新聞 環保信息
上一篇:
廢物無害資源化-廣東循環產業鏈破解資源困局
上一篇:
向韓江程洋崗段傾倒黑泥
您看了本文章后的感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