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公報》8月1日報道,香港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認為,住宅的朝向和樓層與居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研究發現,住在面向西南及高層的居民是最健康一族,而面向馬路的居民每月看醫生的次數較多。香港理工大學建筑及房地產學系教授陳漢云認為,這與高層住戶遠離路面、空氣較流通,及香港風向有關。
這項研究由香港理工大學建筑及房地產學系與建造業研究學會聯合完成。研究人員對2000個香港居民進行了調查。
研究人員測試了不同房屋的通風效果后,還發現使用分體式空調時,室內很容易積聚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有些房屋累積的可致癌氣體氡氣較平均水平高5倍,達到危險水平。
陳漢云介紹,部分樓房被設計成十字形,樓與樓之間形成了一個十分狹窄的天井,從天井四周居民廚房里排出來的油煙,會積聚在天井里難以消散;有些還會倒流入住宅內,污染室內空氣。
針對香港理工大學的這項研究,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疾控中心室內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所副教授曲建翹。曲建翹說,房屋大小、高度、朝向和采光對居民健康的影響比較大。如今一些樓房設計不太合理,樓與樓之間、戶與戶之間距離太近,這樣不利于空氣流通,也不利于采光。
曲建翹認為,在城區內,大部分的高樓都建在馬路邊上,而汽車排放出來的廢氣以及空氣中飄浮的污染物會對生活在馬路附近的人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離地面越近的樓層,污染也相對要嚴重一些。
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室內環境檢測中心胡玢副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城市中污濁的空氣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夠逐漸沉降下來,這個高度大約處于高層建筑的9—12層左右。空氣中的塵埃大多集中在這個高度,因此住在這一層的居民不適合長時間開窗通風。
胡玢還說,住高樓未必是件好事。首先,高樓林立的中心城區容易產生“熱島效應”和灰霾天氣。其次,馬路邊上的高樓容易形成兩道回音墻,地面交通等噪聲會被低層的建筑反射到高層,因此有些情況下,在高層的房間內反而會更吵。
胡玢還強調,居民應該選擇在有風的日子多開窗通風;開空調的時候也應該注意要定時除濕和換氣;如果廚房面向天井,應注意關閉廚房的窗戶,不要讓油煙反流回來。
曲建翹認為,在挑選房子時,居民還應注意三點。第一,房子要盡量遠離馬路。第二,不要刻意追求住高層。樓層太高對老年人來說,上下不方便。第三,房間高度應在2.7米左右,以保證房間內通風順暢。“房子不用都面向西南,只要能保證房間采光良好,能通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