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評估污水毒性在處理前后的變化已成為 研究熱點之一,處理出水進人生態系統后對生物產 生的影響也成為受關注的內容。
傳統的理化分析方法可對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但不能說明物質問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生物的影響。為此,人們提出了生物分析方法。目前已有多 種生物被用于水質監測,常用的有發光菌、大型蚤和 魚類等。發光菌由于具有快速、靈敏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污水處理領域。
1 評估工藝
采用發光菌評估各種污水處理技術在污水處理 領域應用廣泛。常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包括:高級氧 化技術、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厭氧塘和活性污泥法 等。通過檢測進、出水對發光菌的抑光率來評估處 理技術的有效性,可為處理工藝的改造提供重要的 數據支持。
目前,已有學者采用 fischeri評估高級氧化技 術對污水毒性的去除情況。Kajitvichyanukul等采用 fischeri和化學指標對高級氧化光助Fenton技術 的處理效率進行了評估,未處理污水的抑光率為 90% ,處理后為30% ,結果表明光助Fenton處理技 術能增加污水中毒物的降解,降低污水毒性 J。生 物法能有效去除污水中大量的有機物,不能去除含 量高的毒性物質(如殺蟲劑 ),而高級氧化技術能 有效去除殺蟲劑 ,因此高級氧化聯合生物處理技 術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毒性物質。目前,采用 fischeri評估高級氧化聯合生物技術對毒性的去除率 已見報道 。黃滿紅等發現A /0工藝對城市污水毒性具有較好的削減能力,對發光菌抑光率的削減 率>72%。
發光菌毒性試驗也用來評估各種垃圾滲濾液處 理工藝的效率。Gotvajna等采用 fischeri及化學 指標評估各種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包括曝氣法、 顆粒活性炭、絮凝法、光助Fenton技術)。采用曝氣 法處理時,隨著氣體的通入,滲濾液毒性降低;顆粒 活性炭能有效降低滲濾液的毒性;采用Al (SO ) 和FeC1 均能降低污水的毒性;在所有的處理技術 中,光助Fenton技術最有效,濾液經處理后毒性顯 著降低 。
2 監測污水毒性
為監測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必須持續監測進、出水等的毒性。已有研究表明,經過處理后水的 毒性明顯降低 。Katsoyiannis等采用 fischeri 評估了污水處理廠的進、出水和污泥的毒性,所有樣 品對發光菌都具有抑制效應,污泥對發光菌的抑制 效應最大,抑光率為35% ~85% ,其次是進水,抑光 率為25% ~60% ,最小的為二沉池出水,抑光率為 6% ~20% 。Farre等對進、出水的毒性進行了研究,發現處理后的污水毒性降低(進、出水的抑光率 分別為82.4%和44%) 。
人們還發現,初級沉淀不能有效降低污水的毒性,毒性去除主要發生在生物處理階段。同時,Farr6等也發現,僅采用物化方法不能消除污水毒性,污水經初級沉淀后對發光細菌的抑光率增高, 可能的原因是初級沉淀過程引入了新的物質 。各種污水對發光細菌的抑光率見表1。
表1 各種污水對發光菌的抑光率 |
![]() |
注:n.m為未測定,n.d.為低于檢測限,EC50/30為樣品對發光菌作用后,發光強度分別下降為對照組的50%和30%時樣品的濃度之比。 |
從表1可以看出,發光菌的抑光率沒有超過 100% ,水的毒性和處理廠接收的污水類型有關,抑 光率達100%的主要為紡織廢水和制革廢水等。水 質的毒性和發光菌的抑光率之間存在相關性,Per— soone等根據毒性單位(TU)將樣品分為無毒(TU= 0)、微毒(0
發光菌檢測污水毒性的表示方法如下:
(1)用苯酚濃度表示:當未經稀釋的樣品(即樣品稀釋度為100%)的抑光率在5%~95%時,也即相對發光強度在95%~5%范圍內,可以用相同抑光率時苯酚的濃度來表示樣品的毒性。大多數水樣均在此范圍內。
(2)用EC50值表示: EC50值是指受試物對發光菌作用后,發光強度下降為對照組的50%時(即相對發光強度或抑光率為50%時)的受試物濃度。EC50值是評價化合物生態毒性的重要參數,也是評價有機污染物對生物體毒理學效應的常用參數,常用于表征化合物對發光菌的作用結果。EC50值越小表明受試物的毒性越大。
(3)毒性表達方法還應注明樣品與發光菌作用的時間,因為作用時間也影響數值大小。發光菌作用時間10min和作用15min的數值是不同的,有時差異還很大,故必須表明作用的時間。一般可在數值表達后用括號加注作用時間,例如:EC50=0.10%(15min),或抑光率45%(15min),表明是 15min時實測數據。
3 評估化合物毒性
發光菌毒性試驗不僅可以評估水的總體毒性, 還可以結合其他化學方法(如LC—MS)評估水中特 定污染物的毒性,包括重金屬、苯和萘的衍生 物H 以及酚等。Guerra對工業排水中的酚進行 了研究,發現單一酚類化合物對總進水毒性的影響 小,對苯二酚的濃度和Microtox的結果存在顯著正相關引。高繼軍等應用Q67對銅鋅、銅汞、銅鎘、銅 鎳等4種重金屬混合物的聯合毒性進行了評價,發現銅鋅混合物表現為加和作用,而銅汞、銅鎘、銅鎳 3種混合物聯合則表現為拮抗作用 。
通過探討毒性與各種化學指標的聯系,可以更 全面地評估水質毒性。有研究發現,抑光率和 BOD 、COD及SS存在顯著相關性,水中抑光率和 BOD 、COD及ss呈正相關,底泥中的相關性總體較弱(EC)和TOC具有負相關關系;其他研究也 發現,有效濃度(EC)和COD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但另有研究發現,Microtox的結果和COD值 呈顯著負相關;而酚類化合物和其他生物(大型蚤、 輪蟲)呈顯著負相關 。
對于復雜樣品來說,COD和毒性之問不具顯著相關性,并且毒性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 之間的相關性頗具爭議。污水在處理前的毒性和 POPs的濃度呈正相關,二沉水中兩者則呈負相 。另有研究發現,污泥的毒性和多環芳烴顯著 相關,但與多氯聯苯相關性較小 。
盡管污水成分較為復雜,毒性指標和化學指標 不是任何情況下都相關,但毒性分析仍是化學分析 的有效補充,兩者結合能有效評估污水排放和污泥 處置的潛在危害。Farr6等認為毒性指標可以作為 水質分析的初選參數,如果水對發光菌的抑光率< 20% 或毒性影響指數(TII 50)<0.4,則不需進行化學 分析,這樣有利于減少樣品的分析數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