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介紹:
生態組合塘污水處理新技術融合了污水自然凈化和人工凈化兩項功能,實現了污水污泥處理、生態建設(污水處理的同時構建景觀)的有機結合,其處理成本大大低于傳統活性污泥法、SBR法、氧化溝等工藝;處理能力和效果優于穩定塘;占地面積小于土地處理、濕地、氧化塘等工藝。
技術特點:
1.處理過程中無異味
傳統污水處理廠臭味主要來自每天產生的大量的柵渣、沉砂、剩余污泥。生態組合塘污水處理新技術采用破碎技術作為預處理工藝,經破碎機破碎后的大塊雜物連同污砂、污水一起密閉輸送到曝氣池,徹底消除了污水預處理單元臭味產生的隱患。生態組合塘污水處理新技術的主要處理構筑物――組合塘底層為污泥自然消化處理區。上層污水處理區還是下層污泥區的密封區,因此徹底消除了污泥處置產生的臭味。
2.污泥產量很少且已無機化、穩定化,一般20~25年清理一次。避免了傳統污水處理廠處置污泥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污染
3.建設投資省、建設周期短
比傳統技術節省資金15%~25%;生態組合塘污水處理新技術所需工程設施少,對建設用地要求低,可利用平地、坡地,也可利用現有坑、塘、溝進行工程建設;還可以在城市分散的空地上建設。
生態組合塘底層為污泥自然消化處理區,省去了昂貴的污泥處置設備、構筑物。
省去了傳統工藝的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統、除臭系統
4.出水水質好,運行穩定
5.運行成本低
生態組合塘污水處理新技術融合了水體自凈和人工曝氣強化處理兩項功能,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而且多年不需處理污泥,因此,處理成本只有傳統工藝的1/3--1/2。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6.運行靈活,處理能力在較大范圍內可調,適合發展中城市、鄉鎮
7.工藝簡潔、操作管理簡單,抗沖擊能力強
機電設備數量、勞動定員只需常規工藝的10%。工藝設備僅需破碎機、進水泵、鼓風機、紫外線消毒;生態組合塘中的厭氧單元、新型組合曝氣器、浮動生物濾床均為免維護裝置。
8.實現污水處理與景觀建設的完美結合,使周邊土地增值
打破傳統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空氣和污泥污染,直接或間接降低周邊土地價值)定式,生態組合塘新技術可以建成生態公園,為周邊居民提供垂釣、休閑場所等,既可營造生態景觀、改善生態環境,又可融入到城市綠化中,使周邊土地增值。
適用條件:
對氣候和建設用地要求不高,河道、坑、塘、溝等加以修整即可使用;平地、坡地均可建設,還可以在分散的場地上建設。
適用范圍:
城鎮污水處理-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 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B標準;
城市各類河道、湖泊水體就地治理-出水水質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標準;
生化性較好的工業廢水治理-出水水質達到行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