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促進劑(BE)和毒性緩沖劑(MT),是普羅公司的兩個主要產品,藥劑的基本成分是從美國愛達荷州西南部“風化褐煤”(一種軟煤)中提取的,包含有降解污染物的多種酶、緩減環境中有毒物質的緩沖物質和促進微生物生長的能源以及有機酸、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上海煉油廠SBR裝置主要處理經堿渣濕式氧化后,分離粗酚調節pH值后的高濃度廢水,該廢水中污染物的質量濃度很高,ρ(CODcr)約200000mg/L,ρ(揮發酚)約10000mg/L。設計進水負荷以CODc,計為2.0-2.5kg/(m3·d),反應池污泥的質量濃度為6-8g/L。該裝置由于堿渣原料的問題,采用間歇式生產,致使SBR反應池污泥濃度無法達到設計指標,同時因各種原因來水的揮發酚的含量又遠遠大于設計指標,再加上動力風的供應不足,酸堿中和不足等多種原因,造成SBR裝置的出水波動較大,對下游裝置污水處理場造成沖擊。經過考察,選用普羅生物促進劑和毒性緩沖劑,并對煉油SBR裝置廢水處理的促進作用進行了試驗。
1 普羅藥劑原理
生物促進劑(BE)和毒性緩沖劑(MT),是普羅公司的兩個主要產品,藥劑的基本成分是從美國愛達荷州西南部“風化褐煤”(一種軟煤)中提取的,包含有降解污染物的多種酶、緩減環境中有毒物質的緩沖物質和促進微生物生長的能源以及有機酸、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普羅產品能通過所含的緩沖物質減輕環境中的毒性,并在酶的輔助作用下將復合有機分子、碳鏈轉化為更有利于被微生物吸收的分子,使微生物對自然生成的有機物進行利用(這些有機物在有毒環境中是難以被微生物吸收的),從而幫助降解污染物質。當投加普羅產品到污染環境中后,酶可立即發揮作用,迅速將各類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或直接降解為C02,H20等無機物,達到穩定化的目的,并使污染物的耗氧量大大下降。而污染環境中的土著微生物在利用普羅產品中的營養物質大量繁殖的同時,繼續對殘存的有機污染物質進行降解。污染環境的逐步改善,使環境中的溶氧漸漸地升高,有助于好氧微生物區系的建立,競爭性地抑制了只能在污染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
普羅產品本身并不含活生命體,其治污作用通過營養土著或原有混合菌群進行原位降解來實現,所以不象活體微生物那樣既怕被環境淘汰又可能污染環境。
2 工業化試驗的方案設計
2.1 試驗設備
本試驗采用污水調節和均質原料罐1只(100m3),SBR反應池容積1 000m3,SBR進水泵2臺,加藥槽2只(0.2m3)。
2.2 試驗方案
試驗運行程序為進水曝氣5 h,鼓風曝氣13h,沉降5h,排水45min,閑置15min。
第一階段試驗:污水量1.5m3/h,稀釋水量13-15m3/h,風量500-600m3/h,溫度為20-24℃。
第二階段試驗:污水量2.0m3/h,稀釋水量、風量和溫度與第一階段相同。
2.3 藥劑投加方案
在SBR池進水曝氣開始時,根據SBR池補充水量(約200t/d)進行計算,稀釋20倍后投加。第一個月毒性緩沖劑和生物促進劑分別投加質量濃度為7mg/L(總量分別為1.4L/d)第一個月后,分別投加5mg/L(總量分別為1 L/d)。
3 工業化試驗結果與分析
從近20d的使用情況來看,達到了預期效果,試驗數據見表1。
表1SBR出水數據對照
|
3.1 出水CODcr,值穩定下降
試驗第一階段:向SBR裝置曝氣池投加BE和MT后,出水CODcr值逐步下降。在投加藥劑之前,CODcr的質量濃度通常在2000 mg/L以上,投加BE和MT藥劑后,SBR池排水CODcr的質量濃度基本在1000mg/L,大大低于試驗前。試驗第二階段:高濃度廢水進水量增加30%以后,出水CODcr的質量濃度仍基本在1 000mg/L以下,且保持下降趨勢,由此不難看出:系統在投加BE和MT后,耐負荷沖擊能力得到提高。
SBR系統在投加BE和MT后,耐負荷沖擊能力和CODcr去除率都得到了提高,第一階段,在容積負荷不變的情況下:CODcr去除率與同期相比提高10%以上;第二階段,在容積負荷提高30%的情況下,CODcr去除率與同期相比仍提高10%以上。
3.2 出水揮發酚和硫化物值逐漸下降
從表1我們不難看出:在投加藥劑前,出水揮發酚平均值為20mg/L,最高值達到42.8mg/L,而投加藥劑后的平均值為4.9mg/L,最高值不超過10mg/L。另外,在進水量提高30%后出水揮發酚的值也沒有波動現象,而且有繼續下降趨勢;投加藥劑前,出水硫化物的質量濃度平均值為1.24mg/L,最高值達到2mg/L,而投加藥劑后,在容積負荷提高之前出水硫化物的質量濃度平均值為0.76mg/L,多數值在0.8以下;只有當容積負荷提高30%后才出現波動現象,但平均值不超過0.7mg/L,仍低于投加藥劑前的水平。在加入BE和MT之后,揮發酚和硫化物的值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充分說明了MT對緩減和轉化有毒物質的效果良好,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得到改善,為后續的生化處理降低了毒性沖擊的可能性。同時可以查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更多技術文檔。
3.3 污泥性狀趨向好轉
如表l所示,向SBR池加入BE和MT后,污泥濃度MLSS值明顯增大,污泥濃度平均值從實驗前的3.9Sg/L增加到4.9g/L,SVI值提高到100左右,灰分值較實驗前有所下降,說明污泥的性狀正在趨向好轉,有機成分含量增加,為污染物降解、系統穩定運行提供了保證。
3.4 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發生變化
從連續鏡檢來看,在BE和MT使用前(見圖1),曝氣池中菌膠團外形輪廓不明顯,污泥結構較松散,而且絮體較小,游離細菌較多,沒有發現原生動物。這種現象表明,曝氣池中毒性物質濃度較高,污泥處于中毒狀態;在試驗第一階段投加普羅產品一周后(圖2)和試驗第二階段(圖3),我們都可以發現,污泥絮體增大,邊緣清晰,結構緊密,游離細菌很少發現,有原生動物出現,而且非常活躍。從生物相的變化可以看出藥劑的投加,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污泥中生物多樣性及活性的提高,無疑有助于生化處理系統的處理效率和處理的穩定性的提高。
4 技術經濟分析
由于我國生物制劑的研制工作開展得較晚,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生物制劑主要還是依靠進口,生物制劑的價格較高。但生物制劑的使用效果非常明顯,上海煉油廠SBR裝置使用生物制劑后,裝置的處理能力提高30%以上。堿渣的單位處理成本反而下降12%。
使用生物制劑后,解決了SBR裝置動力風供應不足,酸堿中和不充分等原因引起的出水水質不穩定減少今后SBR裝置的改造費用。來源:中國環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