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討側溝在氧化溝中的理想位置,曾進行了小試。試驗是在一容積為300L的模型氧化溝中進行的,將側溝模型分別置于氧化溝中的不同位置進行觀察(見圖3)。
![]() |
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前部(圖3中a位置),由于液流經過彎道后紊動強烈,對固液分離器有較強的沖擊作用,且分離器內上升氣泡較多,翻動較厲害,污泥層難于形成。
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中部(圖3中b位置),主溝中水流結束彎道流動后流過一段直段距離,流動趨于穩定,紊動有所減弱,分離器內上升氣泡減少,但液流上升流速仍然很大,雖有泥層形成,但泥層與水之間的界面不清楚,回流趨勢不明顯。
將分離器置于第二直段后部(圖3中c位置),這時主溝中的流動趨于均勻,紊動較弱,泥層形成,且界面清晰,回流的規律性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