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楊春雨)12月1日,從吉林石化研究院獲悉,中國石油燃料乙醇研發中心在吉林石化研究院成立。此舉為適應燃料乙醇生產基地建設需要,形成科研、生產一體化發展大格局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隨著我國乙醇汽油的推廣和應用,國內市場對燃料乙醇的需求大幅提升。然而,為避免消耗過多糧食,國家限制以糧食或糖作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措施陸續出臺,非糧物質生產燃料乙醇技術成為國內各企業發展的重點。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僅農林廢棄物每年就有15億噸左右,具有生產乙醇近4億噸的潛力。
吉林石化研究院院長王勛章介紹,為在非糧生產燃料乙醇技術上取得大的突破,新成立的研發中心正在對國內外非糧乙醇生產技術開展調研,選擇主攻方向。
目前,吉林石化乙醇燃料有限公司以陳化糧為原料,擁有年60萬噸燃料乙醇的生產能力。吉林石化將在此基礎上,加快非糧乙醇基地建設速度,在先進性、可行性、經濟性三者統一的基礎上,做大非糧乙醇產業。
中國石油十分重視非糧乙醇技術的開發,要求吉林石化在“十二五”期間以現有生產裝置為依托,在非糧乙醇生產上形成規模。
燃料乙醇研究院研發中心負責人劉海軍博士介紹說,吉林石化研究院從1974年就開始從事環保與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技術積累。此次燃料乙醇研發中心的組建,將綜合國內外非糧乙醇技術特點,在引進、消化、吸收中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